瑞典芬兰入北约的外交角力
(摘自NATO官网)
30个北约成员国5日签署一项协议,同意瑞典与芬兰参加北约,但还要经过各国国会批准,才能享有北约共同防御条款的保护。值得注意的是,瑞芬两国加入北约幕后的外交角力充满权谋算计与交换关系,令人叹为观止。
在北约的30个成员国之中,反对瑞芬两国加入北约最力的莫过于土耳其。土耳其总统艾尔段一再放话表示,除非瑞典与芬兰不再支持与库德族有关的政党和恐怖组织,否则土耳其将反对到底。
由于北约对于新会员国的入会采取的是合议制,因此美国总统拜登与北约秘书长史托腾柏格都竭尽全力促成土耳其、瑞典与芬兰能够获致协议。北约峰会于马德里召开前,史托腾柏格便邀请土耳其、瑞典与芬兰领袖举行会前会,达成一份3国之间的备忘录,以及一份解除土耳其对瑞典、芬兰进入北约行使否决权的协议。
根据这份备忘录,瑞典与芬兰同意不再反对武器出口到土耳其,并承诺3国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瑞典与芬兰承诺不再支持库德族人民保卫军(YPG)、库德工人党(PKK)、库德民主联盟党(PYD),以及葛兰运动(Gulen Movement)。艾尔段声称,这些与库德族有关的政党或恐怖组织曾参与2016年土耳其的流产政变,并要求引渡滞留在瑞典的33名嫌犯。如果瑞典与芬兰违反备忘录的承诺,同意两国加入北约的协议文本将不会送到土耳其国会接受审议。
俄罗斯总统普丁决定不再强烈反对两国加入北约,主要是基于以下3个因素。其一是俄罗斯陷入乌克兰战争泥淖,无法抽身与北约对抗。其二是普丁扬言,一旦瑞芬两国加入北约,他将在俄罗斯边境部署部队与核武,作为制衡。其三是俄罗斯决定在白俄罗斯部署武器与核武,对北约盟国进行反制。
在土耳其不再反对瑞典与芬兰加入北约后,美国也解除对土耳其的武器禁运,同意对土耳其出售F-16战机。这次拜登总统暂时不军售土耳其F-35战机,可能具有「以观后效」的政治考量,等到瑞典与芬兰成为北约正式成员国之后,不无可能调整。
从瑞典与芬兰加入北约的经验来看,每一件事的背后都经过精心算计,而每一件事都有代价与交换条件,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做白工。像蔡英文政府见了日本就矮半截,见了美国就矮一截,进口日本核食与美国莱猪,只换到一些空头承诺,距离《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与「台美双边贸易协定」(BTA)是连八字都没一撇,还不断用「可与国际接轨」来安慰、哄骗国人,看到土耳其、瑞典与芬兰等国的作为,不感到惭愧吗?(作者为淡江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系荣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