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总统才会比较谦卑

(图/本报系资料照)

在我国民主化的修宪过程中,朝野政党对于选举制度并没有很大的争议。1997年李登辉与许信良联手修宪,台北市长陈水扁悻悻然,巡视国小厕所比较重要,只坚持总统选制采取相对多数,问鼎九五之心昭然若揭。

此番国会改选朝小野大,反对党积极提出国会改革方案。值得一提的是立委翁晓玲以强化民主正当性、兼顾小党政治参与及国内政治稳定为由,提案建议修订《总统副总统选举罢免法》,把现行的相对多数决调整为绝对多数决;亦即万一无人在第一轮投票获得过半票数,须由得票最高的两人进行二轮投票。

政治学者对总统选制的讨论,集中在对于政党体系的影响,难说优劣。长期而言,相对多数有利于两党制的发展,至于绝对多数则倾向两大阵营的双峰分配。两者的差别在于对立场相近的政党而言,究竟要在投票前进行整合,即小党命定选前被吸纳,或先在一轮投票显现实力,再来讨价还价合作方式。

姑不论选举造势成本,议者最关心的课题是民主参与,也就是策略性投票及投票率。在三足鼎立下,要是第三大党的支持者觉悟心仪的候选人当选无望,只好退而求其次,亦即弃保效应,譬如弃黄保陈、弃彭保李。然而根据实证研究20个民主国家过去30年的经验,相对多数下的弃保并未高于绝对多数。

以这回大选来看,尽管两大党刻意淡化统独立场往中间靠拢,国民党耿耿于怀无法复制九合一选举的「蓝白合」。关键在于,当传统政党认同逐渐消退之际,讨厌民进党的人未必会喜欢国民党。果真改为二轮投票,只要不是强制留二决赛,渔翁得利的未必是首轮得票最高的两位之一,中间者有可能左右逢源。

或谓,由于相对多数有利于两大党,长期以往,第三大党的支持者意兴阑珊,不是投废票抗议,就是干脆不投票,斲丧政权的合法性。不过,即使改弦更张为绝对多数,要是第三党领导者决定屈从,新兴选民依然有可能投赌烂票或拒投,崛起中的政党不是沦为侧翼、就是自掘坟墓。

就像道路通行靠左靠右,有其历史发展,很难说谁有优势;至于手排、自排,除了个人偏好,端赖车辆用途。英国人常吃炸鱼薯条,除了观光客好奇,总不能当国宴。要知,相对多数起源盎格鲁—撒克逊,冠军马只有一匹,不管赢多少。即使没有过半,贬多数为少数,言重了。

又言,未获过半选民支持的总统缺乏民意基础,政府恐难运作、政局可能不稳,论述与实证不足。其实,法国被视为多数决典范,同路政党间不知有多少暗盘。要是美国采取绝对多数,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森将如何与退出民主党的华莱士同床异梦。

最令人担心的是政治人物挟民意辗压反对党或国会,不要忘了拿破仑及希特勒如何透过公投树立独裁政权。相较当年阿扁有志难伸,小英仗恃817万票遂行专断,没有把民选立委看在眼里,这是现在进行式。话又说回来,如果三分天下只是过渡现象,政党体系重组终将沉淀,有必要如此大费周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