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普惠金融“贷”动乡村振兴

新华社济南5月3日电 题:山东:普惠金融“贷”动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贾云鹏  春末夏初,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曲堤街道的大棚黄瓜迎来收获。在毕集村黄瓜种植户董梦友的大棚里,翠绿的黄瓜挂满藤蔓,工人们正忙着采摘、装箱、搬运。  曲堤街道有黄瓜大棚近3万个,年产量11亿斤,是远近闻名的黄瓜种植和销售基地。大量种植户想扩大种植规模、改造升级大棚,却苦于“缺资金”。在国家政策引导下,银行机构针对乡村振兴领域金融需求特点,推出的创新金融产品,解决了黄瓜种植户的资金难题。  有着多年黄瓜种植经验的董梦友,就是一名受益者。去年8月,他在当地农业银行30万元“齐鲁富民贷”贷款支持下,黄瓜大棚扩大到4个,预计今年能实现纯收入三四十万元。董梦友说:“不仅贷款利率低,申请和放款速度也简单高效,两三天就收到了贷款资金。”  据中国农业银行济南济阳支行行长孙健介绍,“齐鲁富民贷”是乡村振兴部门与农业银行、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设的一款乡村振兴普惠金融产品,主要面向一般农户发放,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目前我们已发放农户贷款5.7亿元,惠及全区2500余户农户。”孙健说。  政策性担保是缓解“三农”领域融资难、融资贵的有效方式。山东发挥政策性担保资金增信、分险、赋能作用,深度融入粮食生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等乡村振兴场景,撬动金融资源“下乡入村”。  “截至今年3月末,我们累计为全省28.6万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1792亿元,其中今年新增担保88.5亿元,在保额418.75亿元。”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安民说,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  金融“活水”来,乡村产业旺。这个“五一”假期,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棠棣峪村的大棚樱桃采摘园迎来大批游客。“全村已发展60余个高标准樱桃大棚,亩均收入5万多元。”望着火热的景象,村党支部书记廉士华说,这得益于邮储银行把棠棣峪村评定为“信用村”,而被评定的“信用户”可以免担保、免抵押使用贷款。今年以来,邮储银行已为该村发放300余万元贷款用于发展樱桃产业。  这是山东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等部门将涉农主体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家庭和睦等情况纳入信用评价,推动“整村授信”“无感授信”,目前全省已完成“整村授信”村庄7万余个。  山东不少地方还在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上发力,努力破解乡村振兴金融供给不足难题。在农业大县聊城市冠县,针对乡村银行网点少的实际,当地搭建起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平台,汇聚全县11家银行的几十种金融产品和相关信贷政策,用户可根据需求,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挑选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也可直接发布贷款需求,银行会进入“抢单”模式,从而提高贷款对接成功率。  “平台‘线上任意选、下单随时点、银行快抢单’的服务模式,推动‘银行选客户’向‘客户选银行’转变。”冠县县委副书记王乃峰说,截至今年3月底,用户通过平台申请贷款27445笔,已发放贷款11243笔、41.3亿元,平均单笔贷款金额36.7万元。  政银担协同发力,引导金融资源加速向乡村振兴领域聚集。数据显示,今年3月末,山东省涉农贷款余额为44441.2亿元,同比增长13.5%,明显快于全部贷款增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