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与台湾人,始终是相生相伴的关系」绚烂山水画映出台湾山岳之美

「每座山水都是个大生命岩层是它的身躯、树林是它的肌肤、风云是它的呼吸、溪流是它的血脉,虫鱼鸟兽人是它无尽的欲念。」- 艺术家 郑福成

▲艺术家 郑福成。(图/丁绍原摄)

艺术家 郑福成,2017 年大型个展江山如此多娇 – 郑福成当代山水展》于新北市 人文远雄博物馆登场,为其近年来最大的回顾展。《江山如此多娇》意为「大自然如此美丽。」这声咏叹,不仅来自艺术家对于台湾四时风物山川河脉的热爱,更折射出其对于生活的甜蜜与生命的喜悦。

▲《江山如此多娇》 郑福成当代山水展。(图/郑福成提供)

郑福成,1954 年出生于古称「二八水」的彰化县水乡北倚八卦山南临浊水溪八堡圳、十五庄圳涓涓地淌过斯民生息的土地。从小便展现绘画天赋的郑福成,即在这样一派依山傍水的典型台湾农庄中,形塑了对于世界的初始印象。对于大自然的热爱,更是后来艺术家钟情于山水间的重要养分

升学期间,考虑到当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公费校系;对于当时出身清贫农家力争上游的郑福成,无疑是梦幻的第一志愿。经过一番苦练,终以最高分数,录取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就读。

▲《八卦山与文武庙》- 2011。(图/郑福成提供)

「大一大二时,学校主要训练学生的绘画基本功,因此素描油画国画课程非常扎实。到了大三要依照适性分成西画组与国画组时,我两者都很热爱而曾陷入抉择。但考量水彩、油画材料对当时的我仍是一笔负担,种种因素让我最后选择了国画组。」

当时,台湾艺术教育资源有限,想在西洋绘画表现上精益求精,不少人选择负笈海外求学。而相较于投资西画的高成本,仅需要笔、墨、砚台的传统书画就较为便利,价格上也是学生时代的郑福成所能负担。加上《谿山行旅图》、《早春图》、《万壑松风图》、「宋代四大家」、「元代四大家」等,享誉国际故宫博物院藏品文献资料可就近接触,更满足郑福成的学习渴望。

虽然当时郑福成选择了国画组,却未曾放弃西画的修习,反而同步充实了东、西方两种画派技法。彼时,更曾以西画作品报名「台湾省全省美术展览会」(今全国美术展与台湾美术双年展)获得佳作殊荣。1977 年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国画组第二名毕业后,持续创作不辍。先后于 1983 年参与国立历史博物馆的韩国国际现代水墨特展、1984 年台北市立美术馆《新展望》特展与 1996 年国立台湾美术馆之个展等,成就斐然。

文/城市美学态度

(完整文章请看城市美学新态度)【延伸阅读】《敬,台湾》徐宝琳纪念展 流露悲悯沧桑情怀想追踪更多设计、艺术与生活类报导吗?点选疯设计LINE生活圈加入好友,带你欣赏更多精彩创意!※本文由城市美学新态度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