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馆举办特别活动,致敬“中国的摩尔根”谈家桢院士
9月15日是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杰出科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的摩尔根”的谈家桢院士115周年诞辰。当天下午,“遇见@科学家——纪念谈家桢”特别活动暨上海科普大讲坛第214讲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举办,深切缅怀谈家桢院士的卓越贡献,弘扬科学家精神,普及生命科学知识。活动由上海科技馆与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民盟上海科技馆支部承办。
在科学家寄语环节,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表示,中国的遗传学科起步晚,为了让中国的遗传学赶上先进水平,以谈家桢院士为首的一代代生命科学研究者们毅然投身遗传学建设。
随后,“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获得者何祖华院士为30名与谈家桢院士同天生日的幸运观众送上了生日祝福和贺卡,以及“遇见@科学家”系列定制的文创纪念品,并与他们合影留念。
现场活动中,何祖华院士作了题为《植物—病原菌的“军备竞赛”:作物抗病育种的重要性》的科普讲座。他以水稻为例,介绍了作物抗病性研究和抗病育种对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他说道,有“水稻癌症”之称的稻瘟病对我国水稻产量和粮食安全生产有着重要影响,这促使他下决心,通过40年田间与实验室的不断探索,寻找到了水稻广谱抗病基因。他向观众介绍了水稻广谱抗病基因的挖掘故事,及其在水稻抗病育种与生产中的广泛运用与成效,解释了为什么植物与病原菌之间“共进化”和“进攻—防守”可以比作一场“军备竞赛”,也分享了团队关于“稻曲病”这一国际性“卡脖子”难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何祖华院士表示:“现在是我们小孩知识养成、志向养成的时候,不管以后学什么,肯定要以谈先生为榜样,兢兢业业发展我们的科学事业,包括技术科学、应用科学,必须要脚踏实地、多学多做,把基础打好,在现在这个社会环境里,对学生、青年学生尤其是小孩性格刚刚养成的时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教他们要学科学、爱科学、以后如何去做科学,是对他们自己、对社会都有用的。”
讲座结束后,何祖华院士还与现场听众进行了互动交流。30名与谈家桢院士同天生日的幸运观众体验了定制科普课程“DNA项链”:通过亲手提取植物的DNA,并将DNA封装在迷你玻璃瓶中,完成一条项链,把大自然的遗传机密戴在身上。
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指出,“1983年,谈家桢院士正式担任上海自然博物馆馆长,但实际上在1956年,上海自然博物馆建馆的整个过程中,谈家桢院士就在关心、支持和帮助整个馆的建设,所以他也是自博馆人。从谈先生开始,对于整个生命多样性遗传,特别是关于人类的进化演化的研究,一直是作为博物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自然博物馆里,你会看到一个非常完整的我们人类的演化过程,它实际上也是基于分子生物学这样的概念来策展、来展示。”
本次活动同步在上海科技馆视频号、抖音号,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腾讯新闻进行直播,近20万名观众在线参与。
据介绍,上海科技馆品牌活动“遇见@科学家”每月选出一位当月出生的杰出科学家,以“科学家及其成就”为主线,通过该科学家科研成就相关主题的多元教育活动,多方位展示、多渠道传播科学家的人格魅力、科学精神、科研成就和科学理念,打造“科学家明星”,营造全民崇尚科学的新风尚。自2019年举办至今,该活动已经邀请了88位各领域科学家,开展了66场活动,惠及70余万公众。
记者:张琦
视频:任超
编辑: 陈攻
资料、图片:上海科技馆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