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商会:中国条件无可取代

上海美国商会会长郑艺。图/杨晴安

近年美企中国业务获利占比

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上,上海美国商会会长郑艺6日受访表示,尽管供应链从中国延伸至东南亚等地将面临新挑战,但美商是否因此回流中国尚需观察3~5年。他强调,目前仍没有地区具备取代中国的条件。

中美竞争格局、新冠疫情和地缘政治等多重不稳定因素影响下,近年大型跨国企业供应链布局出现「中国+1」趋势,除了稳定中国供应链运行,同时寻求向东南亚或墨西哥等地扩张,以确保供应链韧性。

郑艺对此指出,过往美资企业特别注重效益,看准中国基础设施、制造业、劳动力等优势条件,难以找到替代国家。但近年历经新冠疫情后,大型企业认为「鸡蛋不能放同一个篮子里」,因此将供应链延伸至印度、越南和墨西哥等地,使最近新资金比较少进入中国。

郑艺说,中方也提出「鸡蛋都放不同篮子」的观点,并积极端出稳外资政策,于8月份公布24条「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郑艺指出,显见政府意识到外资对于营商环境的意见,中央至地方积极推出政策,最终仍取决于落实情况,外企还在观望中。

部分选择「中国+1」布局的企业,在其他地区的供应链也发现新问题,对于供应链量能是否回流中国,郑艺指出,虽有个别案例,但很难说形成趋势,企业既然做了调整,很难一年就回来,大型公司的调整至少需要给予3~5年观察。他补充说,印度、越南、墨西哥目前不具备替代中国的条件,但多元化仍是趋势。

中美方面,随着中美关系回暖,双边高层对话频繁。美国驻中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6日在进博会上强调,中国作为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美中之间的经贸合作非常重要,并重申美国不寻求与中国经济「脱钩」。

另外,进博会的美国食品与农业馆于6日开幕。此次是美国农业部和美国大豆出口协会(USSEC)、美国谷物协会(USGC)、美国大豆协会(ASA)等11家美国农业团体首度组团参与进博会。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主席薄思禅(Stan Born)受访表示,中美之间有诸多挑战,但农业方面有良好的关系,美商可以在中国农业安全和食物安全领域创造合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