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两年募投项目四度变动 卡莱特部分募投项目延期

本报记者 庄灵辉 卢志坤 北京报道

上市不到两年时间,卡莱特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1391.SZ,以下简称“卡莱特”)募投项目至少已发生4次变动,涉及新增实施主体与地点、变更实施方式、调整内部投资结构等多方面。

日前,卡莱特方面宣布,募投项目中,“LED显示屏控制系统及视频处理设备扩产项目”(以下简称“扩产项目”)与“卡莱特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研发中心项目”)均延期。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卡莱特宣布此次延期时,上述两个募投项目距原计划建设完成时间均已不足一个月。同时,此前两个项目都曾新增实施主体,新增理由均涉及加快募投项目的实施进度。

部分募投项目延期

2022年首发上市时,卡莱特共募资16.3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资净额约14.55亿元。募投项目中,扩产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约1.07亿元,研发中心项目计划投资3.89亿元,营销服务及产品展示中心建设项目(以下简称“营销项目”)计划投资1.85亿元,另计划以1.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上市约两年时间,卡莱特上述募投项目投资进度均欠佳,此次延期的两个项目进度尤慢。截至今年11月初,除1.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已全部投入外,营销项目投资进度为34.06%,研发中心项目投资进度为12.50%,扩产项目投资进度为5.14%。

按照原计划建设周期,扩产项目与研发中心项目建设周期均为两年,两个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本为2024年12月初。这也意味着,此次两个项目宣布延期时,距原计划建设完成时间已不足一个月。

对于扩产项目投资进度不及预期的原因,卡莱特方面表示,公司谨慎考虑了当前经济环境、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公司实际情况,在募投项目实施过程中适时控制投资节奏,谨慎进行募投项目的实施及募集资金的投入决策,以保障募集资金的安全、合理、高效运用。

研发中心项目延期原因则涉及此前购置场地波折与研发费用大增等。

研发中心项目计划投资3.89亿元,其中原计划使用2.5亿元购置场地。今年4月份,卡莱特变更该项目实施方式,将购置场地变更为租赁场地,同时调整项目内部投资结构,将场地购置费调整为研发费用、场地租赁费等。

其中,研发费用增长4倍有余。

“因研发费用由6664.5万元大幅增加至29078.9万元,相关费用需要在日常研发活动中逐步使用,导致项目募集资金使用进度较原计划有所延缓。”卡莱特方面表示,综合考虑实际建设进度、资金使用情况及不可预期因素的影响,公司决定对研发中心项目进行延期。

对于此次两个项目延期的影响,卡莱特方面表示,项目的延期未改变部分募投项目的投资内容、投资总额、实施主体,不会对募投项目的实施造成实质性的影响。本次对部分募投项目延期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投向和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形,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募投项目多次变动

相关资料显示,卡莱特主要产品为LED显示控制系统、视频处理设备、云联网播放器三大类。该公司于2022年12月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此后不到两年时间,首发上市时募投项目至少已发生4次变动。

2023年年初,卡莱特新增全资子公司成都元芯微电子有限公司为营销项目实施主体。新增前,该项目实施主体为卡莱特及其新增全资子公司北京同尔科技有限公司。对于新增实施主体的原因,卡莱特方面表示是根据生产经营及未来发展规划,为加快募投项目的实施进度。

2023年5月,卡莱特新增扩产项目实施地点,新增后该项目实施地点为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清湖雪岗北路378号清翠路顺城基工业区内、深圳市宝安区中运泰科技工业园。

同时,卡莱特营销项目中成都、西安、武汉地区原计划通过购置办公场所建设营销服务及产品展示中心,2023年5月也调整为租赁。经过相应调整,卡莱特各地营销服务及产品展示中心均仅通过租赁场地建设。

2023年12月,卡莱特新增全资子公司深圳市同尔智造有限公司为扩产项目实施主体。对于新增该项目实施主体的原因,卡莱特方面同样表示是根据生产经营及未来发展规划,为加快募投项目的实施进度。

2024年4月,卡莱特调整营销项目实施地点,并对该项目内部投资结构进行调整。同时,卡莱特对研发中心项目进行系列调整,涉及新增实施主体和实施地点以及调整内部投资结构等。

至此,卡莱特首发上市时3大募投项目均已新增实施主体,新增理由均涉及加快募投项目的实施进度。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4月份,卡莱特对研发中心项目系列调整中,还将购置场地变更为租赁。

“公司原计划购置的研发中心场地产权方因其自身经营原因,无法如期完成销售协议。”卡莱特方面表示,经过审慎评估,公司拟采取租赁场地的方式以应对这一情况。

但在公告中,卡莱特并未披露相应场地无法购置的具体原因。就影响扩产项目投资节奏具体因素及原计划购置的研发中心场地是否存在产权争议风险等问题,记者致电卡莱特董秘办采访。对方表示近日募投项目延期属于常规动作,采访需向其发送采访提纲,有专人查收回复。随后记者向该公司发送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编辑:卢志坤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