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杜书伍砸50亿盖新总部 管最多的为何是一面窗帘?

▲曾说自己是「半个建筑人」的杜书伍,对新总部的每个细节都仔细琢磨,也被开玩笑,平常节俭但盖大楼时手感特别大。(图/摄影郭涵羚)

整理张庭瑜

大家总说领导人应该「抓大放小」,但是,最近宣布将斥资逾50亿元、在南港盖新总部的联强总裁杜书伍,却告诉商周,他为这栋大楼花最多时间沟通的一件事,是窗帘

去年刚度过30周年的全球第二大3C通路服务商,近年布局数据中心资安云端等领域,交出营收连续第三年创新高的成绩,毛利率也从去年的3.78%提高到今年第二季的4.33%。虽然,受美中贸易战冲击,联强第三季营收成长下滑,在企业普遍为全球经济前景忧心下,杜书伍仍决心投入超过1年净利的75%盖总部。

这是他口中「百年的事情」,意指要让这栋楼的投资价值历百年而不衰。筹划过程中,也体现联强30几年来,无论是卖规格化的手机、电脑,或者是近年切进少量多样、客制化的物联网以及云端服务,背后所奉行的同一套信念:制度化管理。

从一面窗帘,看杜书伍这位「细节控」,如何由小见大,贯彻「规格带来效率」的经营思考。以下是他口述摘要:

柱距、坪数模组化连盖办公室都有SOP

联强很重要的文化,是不断的从经验中去整理、提炼,变成一套一套的知识,然后知识就可以成为公司决策的一套制度。所有东西都可以制度化,这是我们的信仰。

过去,我们在全球盖了很多运筹中心、办公楼,渐渐整理出一套盖的时候要注意哪些事。把公设格局、租金跟物业费都涵盖进来计算,就能够比较不同大楼的「每工位使用成本」。

第一, 我们很注重柱子的距离。这次我跟他(建商)讲,(柱距)可不可以多给我20公分?20公分就差将近20%的座位,我本来可以排5排(座位),变成排4排。大家都不注意这个,所以使用坪效很差。

第二, 我们对房间格局有一套标准规范,只有大、中、小3个尺寸,可以当办公室、会议室储藏室等等,涵盖所有用途。大房间可以坐12个人,也可做高阶主管办公室;中会议室大概是6到8人;小空间大概(容纳)4人。

所有的东西都设想好,就是这样的规格,不需要第四种。像这个办公室(指目前租用的总部),我们住了30几年,格局几乎没有变。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其实,学会了一个法则,就是要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才能够让很多人会用。

系统的人都知道,一定要模组化,模组化代表每一个地方都可以换。而客制化就是,那我到底要兜多少东西?就像套餐,前菜有3种,你要选哪一个?后面的甜点,你要咖啡还是茶?好像在玩拼图,但它有个规则,所以你很好拼。系统要能够大量去销售,一定要走到这样的阶段。

我先讲一个故事。1978年,我负责推广英特尔micro process(微处理器)。第一件事,是开课训练客户的工程师,后来我规画了怎样报名、报名费怎么收、上课时要准备什么东西等。

整个流程的SOP设计好后,就叫助理去做,我就去忙另一件事。(但)当我回过头来再看课程,已经零零落落,把它弄好后,再回去看我原本做的事(指当时在神通电脑负责快讯),也是零零落落。

那时我就问自己,我杜书伍这辈子只能做2件事情吗?只有在这2件事情上来来回回?假如不是的话,我应该要注意什么?

不是建完制度就没事……重点在养成纪律、随时优化

后来,我就盯着他(助理)养成习惯、上轨道。因为习惯还没有养成,就会有一搭没一搭的,到后来整个SOP就不存在了。这是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体悟到的管理重点。

我们(联强)的组织怎么做?首先,公司每一个人都要做月报,整理他的经验、角色扮演,告诉我这个月做了什么、看到什么、发现什么,这个就是整理的功夫。

第二个是,我们很清楚,运作人员每天要不断处理他面对的事物,其实没有比较长的时间能够静下心来做规画。我们政策是把分工拆开,总部有规画人员,不断搜集每个国家的经验,整理转换成制度,制度又把它转换成ERP(企业资源规画系统),然后再给运作的人去用。

我们把经验变成知识,把知识变成制度,制度变成我们的ERP,现在总部大概近400人在做这个事。

制度就是公司的know-how(诀窍)所在。很多人排斥制度,其实他就是排斥know-how。know-how怎么样转化成公司优势?一定是要变成制度,让大家去用它,然后产生对外的竞争力。

为什么常设总部有这么多人在规画制度?其实它不断优化,不是说一个事情好像做好了,然后就一劳永逸。要随着外在时空、环境的变化,再加上经验累积,不断优化。

我们在买总部(讨论设计)时,为了窗帘沟通很久。(因为)你走在马路上,稍微注意一下,每一栋大楼都变得非常难看,就是窗帘,高高低低。

窗帘漏光、节能效果考验领导人连贯思考能力

除了美观,要是不预先考虑好的话,窗台和窗帘中间一定有缝隙,不会完全契合,就会漏光。因为我们做事情常是分阶段外墙是营建去做,窗帘是装修去做,然后使用者进来的时候,一看就傻眼了。这些都是连贯思考的问题。

商周问:窗帘漏光,影响会大吗?

会干扰到员工的视觉,就会影响到他的感觉,然后室内灯光开得很亮,但感觉很暗,那整个办公室的氛围,就不是很舒适。我的理念是,办公室就要简洁、优雅、明亮。

我们(未来总部的窗帘)是5层的,一片玻璃,后面再镀一层膜,惰性气体放中空(间),然后再一片玻璃,后面再一个百叶(窗帘),接着再一片玻璃等⋯⋯。

玻璃下面有一个小细缝,室内冷气透过小细缝灌进窗内,外面进来的热气被推上去,在天花板小细缝排出去,进入回风系统,节能效果非常好。其实仔细计算,长期下来,花这个钱是值得的。

买一件衣服,可能穿3到5年就可以再换,但是一栋楼可能是100年。若不(在使用设计上)投资,去盖一个10年以后就会落伍的东西,那么折旧下来成本更高。所以一开始,你可能要增加20%的营建费,但你可以(用)100年。

商周问:但是这些细节,需要由领导人来做吗?

第一个就是新的事情,我一定会跳下去参与,因为,我自己也必须要了解新的事情,否则根本没有办法做判断。

另外一个是,使用频率低的,我会亲自下去督导。使用频率低代表,你经常会忘掉以前怎么做,例如找办公室,大家都没有经验,一辈子也不会买几次房子

渐渐我就会把它交给规画单位,我会盯着他说,你们已经接手这个东西,所以就不断往前滚动。我不会被老的事情绑住,除非是金额很大、不常做的事,那我会看着说他们有没有注意到。

推测未来会怎么样?用长期思维整合各部门

做一个CEO或者高级主管,有一个很重要的职责,叫作整合。因为(不同部门)功能跟功能之间的搭配,往往会有gap(断层),做为一个高阶主管,因为你懂各部门的情形,你就要去做整合。

我们的组织架构或者机制,大方向在早期就定下来,这也是因为我比较会长考,有好多东西我会去推演说,5年以后怎么样?10年以后会怎样?我不断去拆解这行业的架构,拆成一个个element(元素),每一个都会去优化。然后,随着外在环境,这个element本身再去做比重的变化。

所以万事都可规格化,某种程度的「万用」,在联强里一直是存在、惯用的概念。

※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精彩全文,详见《商业周刊》1668期。

【延伸阅读】

首度告白,儿时被霸凌换帖兄弟辞职挺他创业 张国炜:我喜欢交朋友,因为我很 lonely德国独家144小时追踪》那天,我们看着张国炜拿手电筒,躺在地上照「机屁股」

星宇航空的制服,为什么设计得比较宽松?

买不起房子,不如出国玩、过爽一点...别在年轻时「伪富」,老了变「真穷」爱运动,34岁的她却罹患肺腺癌末期…胸腔内科医师提醒:出门请习惯多做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