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萤/拍火金姑 达人:叠图取代长时间曝光成功率高

记者蔡孟修/台北报导

「...赶紧来火金姑,做好心来照路,西北雨直直落…」,一首耳熟能详的童谣,令人想起4至6月的仲夏,正是萤火虫的交配期,也正值赏萤的最佳时机,但要如何在黑夜里用相机记录下美丽、感动的瞬间?萤火虫拍摄专家傅家贤指出,要拍出群聚的光斑照片,一般傻瓜相机难以做到,即使是单眼相机,也要依赖后制技巧,「萤火虫飞行轨迹难以捉摸,你想有可能会群聚在镜头前让大家拍摄吗?」

傅家贤拍摄萤火虫经验丰富,除了喜欢摄影外,空闲之余也会撰写摄影教学文与同好交流,他害羞表示,自己承担不起达人头衔,但乐意分享摄「萤」经验。傅家贤进一步透露, 萤火虫比较喜欢在暖和的天气出没,通常会从树林暗处先发光,因此相机尽量架在暗处较能拍摄到萤火虫,同时要避免有太多遮蔽物的场地,萤火虫一旦飞过遮蔽物,长时间曝光下的光斑就会中断,照片品质就大打折扣。

▲拍摄地点应事先做好场勘,并选择遮蔽物少的地方姑婆芋是野外较常见的遮蔽物。(图/傅家贤提供)

他还表示,萤火虫发光约在日落之际,直至晚间8点是活动力最旺盛的时候,由于发光时间短暂,因此拍摄前要先做好场勘及相机设定,一旦开始进行曝光,过程中就难以再次进行对焦微调。为了避免拍出背景偏亮或过曝的照片,最佳拍摄时间为只剩月光余晖的暗环境,所以务必在太阳下山前到达赏萤地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傅家贤建议器材需备有快门速度能达10秒以上或支援B快门且具有M模式(全手动模式)的相机、大光圈的镜头(光圈2.8以上为佳)、脚架及快门线…等「鸡丝」,其中脚架是必备的工具,在野外,什么地形都可能出现,在暗处拍摄,必须要脚架的支撑,才能确保镜头不晃动,否则拍一整晚也拍不出像样的作品。

▲具备快门线能防止压下快门的瞬间晃动相机,特别在低光源的地方,更需要使用快门线。(图/记者蔡孟修摄)

▲一般建议器材需备有快门速度能达10秒以上或有支援B快门且具有M模式(全手动模式)的相机、大光圈的镜头(光圈2.8以上为佳)。(图/记者蔡孟修摄)

「萤火虫通常飞行于花草的上方,平地则大约是成人膝盖胸前高度,因此有时候为了取景常需将相机脚架贴近地面取景,若相机具有翻转荧幕或安装垂直观景窗,就能减轻低角度拍摄的取景负担」傅家贤进一步说明。

▲野外萤火虫通常飞行于花草的上方,平地则大约是成人膝盖至胸前的高度,因此相机架设位置大约图片中的高度,若相机具有翻转荧幕或安装垂直观景窗,就能减轻低角度拍摄的取景负担。(图/记者蔡孟修摄)

傅家贤根据摄「萤」的经验,建议以叠图的方式取代长时间曝光拍摄,叠图有低杂讯、减少手电筒干扰、拍摄成功率高、可提早进行拍摄…等优点。同时也订出一组拍摄萤火虫的起始设定值-「ISO 800、曝光8至10秒、F2.8」,起初以这套设定值进行试拍,再根据现场亮度去微调快门秒数(如果使用F1.4、F1.8等镜头,就会视环境亮度减少光圈值与ISO值),直到能捕捉到萤火虫的光点且背景暗到接近全黑的状态下,才正式拍摄叠图所需的照片。

其次依个人喜爱的光斑颜色,在色温3500K~5000K的区间值之间做调整,最后再以photoshop进行叠图,将每张照片的图层属性改为「变亮」或「滤色」就能看到斑点缤纷的萤火虫了。

▲叠图可克服虫量不足的问题,也能呈现较佳的拍摄效果,一般要拍出好的萤火虫相片,需要靠叠图完成,毕竟萤火成不会集中在镜头前面摆POSE、飞行路径也难以捉摸,不是一个快门就能拍出好照片。(图/傅家贤提供)

▲经过重复叠图后,相片中的萤火虫明显增加。(图/傅家贤提供)

至于想拍摄「萤河」的摄影迷,务必选择近乎全暗的环境做长曝,若环境不够暗,很容易将晚上拍成白天,且数位相机也容易产生诸多不易删除的杂讯。除了需考量现场的亮度外,也需考虑路人手电筒光线等外在因素,所以尽量选择无人行经的地方,较不易受这些外在因素干扰。

在相机记忆卡容量充足的条件下,建议以RAW档进行拍摄,虽然容量约JPEG档的3倍,但因为RAW档是直接抓取影像感光元件上的原始资料,未经破坏或压缩,使相片可调整的弹性较高,例如曝光值及色温的调整会影响萤火虫的颜色。

针对镜头的部份,许多摄影迷常使用广角镜,并采对焦无限远的方式拍摄。但傅家贤认为,如果荷包允许下可以使用各厂牌中长焦段且焦外成像漂亮的镜头拍摄(例如85mm F1.4),能更精准捕捉对焦距离约两公尺左右的光点;而预算不足的使用者可以购买较为便宜的F1.8镜头拍摄。但由于中长焦段镜头不易取景,以叠图的方式替萤火虫「换个背景」也是良计

在摄影教巧外,傅家贤还贴心提醒摄「萤」迷须注意的安全事项,对于没有规划过的私房景点需特别注意蚊虫蛇类路况,为了安全起见,建议携带手电筒,但切勿拿起手电筒四处照射,除了会影响其他人的拍摄权利,也会干扰萤火虫的生态环境。

手电筒最妥当的使用方式还是以多层红色玻璃纸包裹灯头,因为微弱的红光对昆虫造成的刺激性较低,且较不易影响其人他拍摄。当开启手电筒,裹覆玻璃纸的灯头应该向下照射,以看得见自身脚步周围为适合的照射范围,而不是拿起手电筒对目标直射。

▲在拍摄现场,手电筒应以多层红色玻璃包裹灯头减低光线强度,切勿直接对人或萤火虫照射,这是对生态及对人的基本尊重。(图/记者蔡孟修摄)

▲赏萤旺季,山区小径挤满了摄影迷。因此,除了要提早至现场卡位外,使用手电筒也避免影响到其他人拍摄。(图/记者蔡孟修摄)

傅家贤最后表示,摄影迷拍摄萤火虫除了尊重他人,也要尊重生态环境,拍摄完毕务必发挥公德心,将随身垃圾袋走。其实摄「萤」无关乎技巧或相机,只要抱着一颗愉悦的心赏萤,「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