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人类命运同体 全球共享太空

旺报社评

「陨石撞地球」这类灾难电影一直很卖座,如今不再是「科幻」,探测、防御陨石已成为国际航太界的热点,大陆也开始规画建立「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希望及早发现、应对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保护地球和人类安全。

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

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非常低,但危害极大,释放能量可能相当于数十、上百枚核弹。6千6百万年前「恐龙大灭绝」事件,一般认为是陨石撞击地球所造成。「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希望为未来人类应对小行星的威胁作好准备,亦有利于人类对外太空资源进行研究、开采与利用。

大陆国家航天局已启动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完成后,行星探测工程下一步将针对小行星,包括取样返回的探测任务等。行星探测工程计划在未来10到15年内完成。大陆或在「十四五」末期或者2025年、2026年实施一次对某1颗有威胁的小行星,既进行抵近观测,又实施就近撞击,就改变它的轨道进行技术实验。

这个任务非常富有挑战性。首先要对小行星进行系统探测,这需要一整套的深空测控体系,在太空中对小行星进行精确定位,研判哪些对地球可能产生威胁,作出精准预报。第二步是对小行星进行防御,理论上可行的方法是用飞行器撞击小行星从而改变它的方向,但撞击小行星并改变其轨道需要极大的能量,对运载火箭等相关支持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陆近年航太飞速发展,为组建小行星防御系统奠定了基础。去年,长征五号B火箭发射成功,将大陆太空站首舱─天和核心舱送入太空;长征七号火箭多次为太空站运送物资;今年长征八号运载火箭一次性将22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创造了纪录;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已立项,近地轨道运载能力预计超百吨。不久前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顺利返航,标志着大陆太空站关键技术已获验证。2022年大陆计划再实施6次飞行任务,完成以天和核心舱为控制中心,问天、梦天实验舱为主要实验平台的天宫太空站建设。

大陆的新太空计划引发关注,赞叹者有之,愿意合作者有之,也有戒备和恐慌的声音。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去年11月就发射DART任务探测机,目前持续在太空飞行,预计今年9月进行「神风式」实验,撞击「迪迪莫斯」小行星。

各国探索太空的竞争面不需要回避,历来有竞争更有利于技术进步,但同时更要看到合作面的重要性。打造一个保护全人类的防御系统,需要集合全人类的智慧,这也是全球合作的契机。探索浩瀚宇宙、和平利用太空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和梦想,国际合作可以降低成本和决策门槛,促进各国航太技术共同快速发展。比如,大陆太空站的建设就得益于国际经验。国际太空站建成用了数十次飞行和超过10年的时间,而大陆太空站的建造时间缩短了2/3。

摒政治干扰共同协作

联合国倡议「全球共享太空」。太空国际合作可促进国家间更好地理解彼此,对维护地球和平也有裨益。大陆神舟十三号3名太空人于4月9日,在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安排下,在太空上和美国青少年代表进行了一场「跨越天地」的对话,鼓励年轻人携手探索宇宙。

大陆计划今年完成在轨建造的太空站,并配备了国际标准接口,便于与各国携手进行各项科学实验。目前已有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为大陆太空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大陆太空站开风气之先,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联合国外太空事务办公室主任西莫内塔.迪皮波赞扬大陆开放太空站是一个「伟大范例」,是联合国「全球共享太空」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陆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的故事,故事中,多国共同协作才最终拯救了地球。不过,太空合作和所有地球上的合作一样,最重要前提是政治意愿。期待世界各国尤其是航太大国能摒弃政治干扰,展示大国胸襟,为人类和平与进步共同协作。面对小行星的威胁、病毒的威胁乃至更多未知的威胁,人类的行动若如电影所描述,将是地球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