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坚持“旅游+”赋能产业转型 2024年10万亩林下产业落地资产超10亿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 李璟

神秘神奇神往神农架,不仅是世界自然遗产地,还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更是三峡库区、丹江口水库的绿色屏障和水源涵养地。

3月29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奋战开门红 市长话经济”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五场,介绍神农架林区扎实做好生态利用文章,推动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再上新台阶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神农架林区党委副书记、区长刘启俊表示,神农架将聚焦保护自然生态和提高群众收入两大任务,聚力实施生态保护提升、旅游发展提质、城乡品质提能、群众收入提高、基础治理提效“五大行动”,致力把神农架建设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范例、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样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湖北模式。

把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自1960年启动开发以来,林下产业一直是神农架的传统产业。去年,神农架坚持以单品突破引领产业突围,找准了农林产品“小而特、特而优”的特点,在“特”上见实效,将青山密林作为种养植“第一车间”。天麻品牌优势凸显,“两菌”良种选育、菌棒替代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广种植16万棒,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基本建成;珍稀菌产业活力迸发,地栽种植神农鸡枞等菌棒14万袋,培育金耳等10个品种74万棒,开发十菌汤包、桑黄茶等30余种产品;淫羊藿规模逐步扩大,发展种植基地3070亩、育苗基地287亩,种植面积全省第一。

下一步,神农架将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际行动,持续把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今年,神农架致力在林下经济上见实效,增添高质量发展亮色。将坚持“旅游+”赋能农林产业转型升级,以神农架菌棒天麻、珍稀菌、淫羊藿等单品为突破,向林下要产品、向旅游要市场、向科技要效能,纵深推进农林产业供应链平台体系建设,持续完善联农带农“共同缔造”机制,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神农架系列”品牌矩阵。同时,做足“水”文章,推动神农架酱酒、矿泉水等特色精品走出湖北、走向全国。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神农架立足区情实际,对涉及林业产业布局、技术服务、产品研发、市场开拓、资源使用等进行融合和整合,成立了以发展林下经济为龙头企业的神农架林投集团。今年,将整合1—2家生物科技领头企业,全面探索转型天麻、中药材等传统种植业模式,完成100万棒珍稀菌、50万棒仿野生天麻、4万箱中蜂、2500亩中药材等共计10万亩林下产业落地入林,合计资产达十亿余元,营收过亿元,争创省级林业、农业“双龙头”企业。

打造世界生态旅游目的地示范地

生态是神农架最大优势,绿色是神农架最靓底色。去年,神农架严格落实“三类五档”分区管控和负面清单管理,实现连续43年“三无”目标,获评IUCN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称号。

神农架作为全国闻名的山岳型景区和湖北第二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更是扎实做好生态价值转化文章的最佳桥梁、最优选择。

去年,神农架抢抓文旅产业战略性发展机遇,旅游回暖跑出加速度,重点景区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分别增长48%、35%,省外游客占比上升到63.4%。今年,坚持跳出神农架看神农架,以供应链思维加快构建高品质多样化旅游产品体系,着力在优供给、提品质、强服务上见行见效,加快建设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与示范地。

立足生态核心价值展示,神农架修编了《神农架林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深度挖潜优势旅游资源,持续提升旅游核心吸引力、市场竞争力,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功能互补、特色鲜明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聚焦建设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与示范地的目标,下步,神农架还将重点在三个方面接续发力。

做强研学品牌,打造“自然课堂”。将立足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展示,加快打造国家级研学旅游目的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普基地。

做大冰雪产业,打造“南国雪乡”。今年,将紧盯雪场提档升级,加快对滑道、索道、服务大厅、配套设施等进行优化提升,努力将神农架国际滑雪场打造成中国南方品质最优的滑雪场。

做优旅游服务,打造“最美环境”。将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培养,高标准建设景区内和周边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