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健康警讯!嘉义男尿液泡泡不散 需警惕蛋白尿
▲▼ 嘉荣医提醒:泡沫尿恐是肾病征兆,应及早就医 。(图/嘉义荣民医院提供)
记者翁伊森/嘉义报导
56岁家住嘉义的林先生(化名),近来小便时发现尿液中常出现泡泡,而且泡沫久久不散,这种情况反复发生让他感到不安。日前林先生参加嘉义市整合性健康筛检服务,尿液检查项目显示蛋白尿偏高,因而提高警觉,进一步前往台中荣总嘉义分院肾脏内科就诊。林先生本身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且母亲也有洗肾病史,属于高风险族群。经过抽血与尿液进一步检查,确诊为早期肾功能异常,所幸发现得早,透过药物治疗并配合医师指导,调整为低油盐、低蛋白、多蔬菜的饮食方式,目前肾功能已稳定控制,成功避免病情恶化至需洗肾的地步。
台中荣总嘉义分院肾脏内科胡译安医师指出,肾脏是人体沉默的器官之一,初期功能下降往往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出现泡泡尿、水肿、疲倦、皮肤搔痒等征兆时,通常已进入慢性肾脏病阶段。根据健保署统计,台湾约有10%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异常,慢性肾脏病初期若未妥善控制,可能最终导致肾衰竭,当必须进入洗肾治疗阶段,对生活品质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 台中荣总嘉义分院肾脏内科胡译安医师 。(图/嘉义荣民医院提供)
胡医师表示,台湾每百万人中有超过3,400人正接受洗肾治疗,是全球洗肾率最高的国家。肾脏病变若未即时处理,患者将面临肾脏替代疗法的选择,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血液透析」,俗称「洗血」,患者需定期至医院,以机器将血液引出体外过滤毒素后再输回体内;每周通常需进行3次、每次约3至4小时。另一种「腹膜透析」,则是在家中自行操作,利用腹膜作为天然过滤膜进行透析,适合希望在家治疗、生活弹性较高的患者。胡医师补充,部分急性肾损伤个案如感染、败血症或COVID-19引起的肾衰竭,在病情稳定后,肾功能有机会恢复,并非所有洗肾者都需终身依赖透析。
胡译安医师特别提醒洗肾患者的营养管理,在肾脏病前期与洗肾时期大不相同,前期需控制蛋白质摄取,减少肾脏负担,建议选择植物性蛋白如豆制品、避免红肉与加工食品。而进入透析阶段后,反而需补充高品质蛋白质,例如牛肉与羊肉,以维持体力,促进造血功能。此外,水溶性维生素如B群与维他命C也易流失,须定期补充。饮水量则应依每日尿量与透析频率调整,避免水肿与心肺负荷过重,建议病患与主治医师密切配合调整饮食及饮水。
嘉义荣民医院肾脏内科胡译安医师提醒,肾脏保健不应等到出现症状才重视,尤其是高风险族群如三高患者(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长期服药者或有家族肾病史者,建议每1至2年定期接受肾功能检查,检查项目包含血液中的肌酸酐、尿素氮,以及尿液蛋白等指标,以利早期发现、及早介入治疗,延缓病程恶化。胡医师也呼吁民众善用国健署成人健检及嘉义市提供的整合性筛检资源,透过规律追踪、健康管理,若发现异常并配合医嘱积极治疗,仍有机会守住肾功能、远离洗肾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