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重对待中美旧金山低荡的可持续性
(图/美联社)
中美11月的拜习峰会,宣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强,都意识到短期内有爆发冲突的危险,和领导人要管控冲突、降低风险的决心。然而良善的意志,未必能确保愿望的实现。不仅2024年仍将是多事之秋,美国总统大选与中国经济形势的相互影响,也可能产下黑天鹅,使得双方「低荡」不易持久。夹在两强竞争之间的中小国家,可能有反差很大的应对经验,值得探究。
低荡(Detente)是指古巴飞弹危机之后,美苏两大核大国濒临战争边缘,为了避免意外触发失控,透过建立热线与限武谈判,缓和紧张的政策。低荡也指美苏对此政策有共识的时期,即60年代中至1979年苏联进军阿富汗。
至于中美激烈竞争,导致西方盟国与共军机舰在大陆近海频繁危险遭遇,且美中军事沟通管道中断,危机的尖锐性虽尚不及古巴事件,弥漫性却犹有过之,「梦游滑向战争」的警讯不绝于耳。对拜、习而言,注入「确定性」制止梦游,合乎双方利益。
然而大陆外长王毅将这局低荡称为旧金山愿景,怕是过于浪漫。旧金山低荡长期持续不易的原因有三。
第一、实力不对称。美苏低荡最稳固的基石,是双方核力量与传统武力势均力敌。这一点为参加低荡提供了信心,鼓励「和平竞赛、和平共存」。但今日美中虽为前两大经济体,实力不对称与不均衡发展的特性,使彼此都欠缺安全感,不能排除必要时搞颜色革命或先发制人的诱因。
第二、阵营不凝固。美苏低荡时,虽然仍在第三世界争抢地盘,但当时没有「东升西降」、「太平洋世纪」等问题。除了美苏,世界经济与工业重心仍在东西欧。缺少组合复杂的合纵连横,也是低荡有效的重要条件。但今日西方全球经济占比下降,北约阵营号称东扩,众多新兴国家却没有在美、中之间明确选边。「中间地带」重要性上升虽增加大国对抗的缓冲,但一旦有居于区域枢纽的国家,例如韩国、越南、印尼、沙乌地、土耳其、乌克兰等,做出重大方向调整,便有可能使大国抛弃缓和,强硬对抗。乌克兰倒向北约,即是一例。
第三、秩序不可靠。美苏低荡时,国际秩序上位架构是美苏为主导的安理会,其次是美国透过IMF等领导的自由国际秩序,和苏联透过经互惠指挥的国际社会主义体系,足以缓解类似苏伊士危机等问题。冷战结束后,原本自由国际秩序与「全球网路公民社会」可望「终结历史」,却辩证地制造出反全球化、保护主义甚至民粹主义的逆流。恐怖主义、金融风暴、俄乌战争、英国脱欧、以巴冲突都是秩序解组的征候。没有秩序就没有可预期性。尽管中方重申不打算取代华府、挑战现状,但所提出的全套国际秩序新倡议,又无法取信美国。
低荡前景不明如何应对?近期的菲律宾模式和越南模式值得观察体会。菲律宾经常由依法不连任的总统演出对华姿态大转弯,这在美中对立不严重时无碍。但近期看似低武装的中菲南海冲撞,却有升高为军事冲突的危险。如果中方对仁爱礁的菲军搁浅船舰围而不取,菲方如何继续做拖美国下水的打算?除了美、日、澳军援,尚有何种收益?
越南今年5月也与中共海警发生水炮冲突,拜登10月访越大阵仗升级两国「全面战略伙伴」。但从习近平两个月后紧接着访越,缔结「命运共同体」(越方译为「共享未来共同体」),显然越共有更多左右逢源的本钱与技巧。几可认定,若旧金山低荡式微,越南模式在美中之间更具优势。同为东亚枢纽国家,我们应当关注越、菲经验。(作者为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