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蒋经国搬开桂永清和孙立人两块大石头(方述斌)

民国33年左右,孙立人将军、一名外国人与林旺合影留念。(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

蒋经国在处理完毕空军重要人事以后,国军中对于推行政工制度一事,反对声浪最高的便是海军总司令桂永清与陆军总司令部孙立人。虽然有一些人认为,桂和孙两人反对政工制度都与他俩年轻时留学国外的背景息息相关。

曾经与桂、孙两人在南北战场上都共事过的父亲则认为,留学欧美一事对于桂和孙两人的影响并不相同。桂永清乃黄埔第一期毕业生,等到当了中央警卫师第31旅旅长后,才被蒋介石送至德国修习军事课程4年,西方的人文思想和政治逻辑,对其影响仍然十分有限。

在本质上而言,桂是根正苗红的蒋介石嫡系部队首领之一,名列蒋介石最信任的13太保,桂对蒋是像传统忠君似的绝对忠诚,一生对其唯命是从,蒋对桂也是十分欣赏和信任。桂对于政工制度的不满,主要源于它对部队主官指挥权的侵害,以及无法容忍一些不肖政工人员的嚣张跋扈。

民国40年蒋经国派其亲信赵龙文担任海军总部政治部主任,作风十分强势,其属下政工人员制造了许多未经证实的小报告,气得海军总司令桂永清数度在大庭广众之下,破口大骂这些不肖政工一天到晚正事不干,拿着鸡毛当令箭,专会制造事端和挑起矛盾等语。政工人员便把桂的这些言行当成把柄,巨细靡遗的上报给蒋经国,又经人将这些报告精心整理后,呈报给蒋介石阅览,致蒋介石开始心生芥蒂。有人将这些事情告诉桂永清,遂让桂对蒋经国的不满日益加深,彼此之间的嫌隙也不断扩大。

是年5月份蒋经国在高雄左营召开政工扩大会报,会中十分露骨地严厉质疑海军的行政工作不健全,部分内容甚至涉及对于桂永清的人身攻击。两日后,桂也不甘示弱地在海军司令部联合会报中,义正严辞地对其指控一一逐条驳斥,遂使两人关系更加恶化。

此事愈闹愈僵,桂倚仗着蒋介石对其的一贯信任,甚至公开向外表态,他与赵龙文之间已经水火不容,无法再与之共事,他还向参谋总长周至柔摊牌,海军内部两人只能存其一。这件事最后闹到蒋介石跟前,周只好陪同桂一起面见蒋介石。

不过,这次会面的结果却真让桂始料未及,蒋介石不但没有踼走赵龙文,桂反遭蒋狠狠地痛斥了一顿。桂灰头土脸地回到海军总部后,心中终于明白政工人员手上拿的已经不再是「鸡毛令箭」,而是经过蒋介石背书过的「东宫圣谕」。不过从此以后,桂对于不肖政工人员的作为却更加嫌恶了。

3个月后,海军内部政工人员便查出了桂永清的「小金库」弊案,紧接着桂在隔年(民国41年)4月被拿掉了海军总司令的职务,调任为总统府参军,这时的桂永清觉得意兴阑珊,因为众人皆知参军长是个位尊无权的闲差事,桂以为自己的军旅生涯至此已经走到了尽头。

不过,桂永清的冷板凳仅坐了两年,民国43年7月又被蒋介石正式起复重用,令他代替周至柔成为参谋总长, 可是更离奇的是,这回桂却只干了42天就突然离奇暴毙,留下后人诸多的流言和臆测(按:始末详情可参阅拙文 : 民国111年7月28日中时新闻网史话专栏之《桂永清离奇暴毙之谜》)。

桂永清(1901-1954)江西贵溪籍,黄埔军校一期,曾任教导总队长(1934)、驻德武官(1940)、驻英军事代表团长(1944)、海军总司令(1948)。(图/摘自网路)

父亲说,由于出身的不同,孙立人在国军中经常与许多的黄埔将领都格格不入,当年一些人喜欢说孙属「国舅派」,因为大力提拔他进入税警兵团发展的是宋子文。蒋介石十分欣赏孙的军事才华,经常在重要战役中委以重任,而且迁台后美军和国军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美国人经常喜欢透过孙来进行。但是,恰恰是这份美国人对于孙的格外青睬和重视,让蒋介石经常心感不安,后来进而在政工人员的推波助澜下,激化了对其「挟美国人自重」的猜忌和不满。

孙14岁就考进由庚子赔款创办的清华留美预科,开始接受美式教育,后来又先后拿到美国的普渡大学和维基尼亚军校的两个学位,因此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对其影响颇深。欧美政治最爱引用的谚语 :「我虽爱凯萨,但我更爱罗马」,强调一个人对于国家的忠忱应该高于领袖的个人崇拜,这种西化的思想亦在孙心中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深远作用。

因此,若从比较客观的角落来说,孙始终不愿接受国军政工制度的原因,主要源自于他内心对于西方制度的高度认同,所以他平时才会不断倡言「军队国家化」,以及极力反对「双头马车式」的军事指挥权。其实,孙的这些主张与美军顾问团对国军的一贯要求同出一辙,因此很难不让蒋氏父子怀疑,孙的背后确有美国人撑腰。

众所周知,孙非常擅长也酷爱训练军队,但是他在军中的练兵过程中,全心师法美国军校的作风,一向只强调「国家、责任、荣誉」,从来不提「主义、领袖」,而且训话中亦鲜少引用蒋介石的思想和言论。

这下子可给陆军总部的政工人员抓住了把柄,他们狠狠地指控,孙在军中培养个人威望,从不参加党部活动,心中没有领袖,不忠于蒋介石,暗地里意图训练新军(按:主要指陆军第80军)成为自己的私人武力,私设凤山仓库密囤美军剩余物资,极可能别有意图等等。

另外,留学苏俄12年的蒋经国,深谙共产主义中阶级矛盾的精妙,此时又在国军内部如火如荼地推展《四大公开》运动,其理由十分正义感人 : 提倡「意见公开」,为给士兵说话的机会 ; 提倡「赏罚公开」,为使军中赏罚分明 ; 提倡「经济公开」,为使部队长不能贪污吃空 ; 提倡「人事公开」,为使部队长不能任用私人。

这个运动推行后不久,孙立人便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四大公开」立意虽佳,却让政工人员无限扩大权责,让其时时刻刻得以监视官兵的思想与行为 ; 同时这个运动鼓励士兵秘密检举长官,其结果造成军中官兵的关系严重对立,使袍择之间互不信任,破坏团结士气和减损战力,并且这种「政工、党工、特工」三位一体的新制度,形成军中二元领导,逐渐使各级部队主官沦为次要地位。不知是不是孙立人太过于天真,难道真的不知晓自己忧心的这种后果,正是蒋经国整治国军的一种大破大立的手段?!

民国43年6月,蒋氏父子得知美国确定会与台湾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双方关系得以巩固确保后,蒋经国才下手将孙立人的陆军总司令拔掉,并让他接任桂永清留下的参军长一职。

紧接着在民国44年5月,孙的旧属郭廷亮就被情治人员逮捕,并在严刑逼供后自诬为匪谍 ,并且先后有300余人涉案下狱,当时不少人都心知肚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果然是年10月孙立人就因为涉嫌这个「郭廷亮匪谍案 」及「密谋武装叛乱」等等罪名被彻底拉下台, 并被软禁在台中市向上路宅中长达33年, 直到民国77年蒋经国逝世后才放他重获自由,这时候他已是一名日薄西山的89岁老人了,见之让人唏嘘不已。

搬开了桂永清和孙立人两块挡路的大石头后,国军内部笼罩在浓厚的政治肃杀氛围之中,在政工人员不断扩大侦察和保防的强势威权下,反对政工制度的将领们大都只好选择明哲保身,不敢再表态反对,政工制度遂能畅行无阻,并且真正完成了贯彻全军上下的阶段性使命。

当然,政工制度不只改造了国军的体质,也帮助稳定了当时的政权,更提供了蒋经国全面掌权后一个安定的发展环境。蒋经国也充分把握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清廉勤政、励精图治,推行十大建设,积极培养科技人才,让台湾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足安乐,社会充满活力和希望,也使他得以成为台湾迄今最令庶民缅怀的政治领袖。

【本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