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廠直球對決 印媒:爭全球供應鏈霸主「中國消印度長」
印度经济时报报导,印度总理莫迪的「在印度制造」政策执行多年有成,加上美中竞争等因素,许多大型跨国企业将目光移向印度。图/路透社
印度媒体分析,印度透过「在印度制造」政策与中国直球对决,争夺全球供应链霸主地位,现已呈中国消、印度长局面,但印度仍须解决繁琐法规、保护主义等问题,才能更上一层楼。
印度经济时报(Economic TImes)6日报导,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的「在印度制造」政策执行多年有成,加上美中竞争、去全球化、疫情冲击等因素,许多大型跨国企业正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将目光移向印度。
报导说, 2020年中印边界冲突之后,印度政府采取诸多措施以降低中国的影响力,包括禁用中国手机应用软体与电信设备等,印度民众也主动拒买中国商品,使得中国光是在今年印度排灯节的消费潮中,就损失1兆卢比(约新台币3800亿元)的收入。
印度经济时报分析,虽然中国目前仍是全球供应链中最主要的一环,但一些特定产品项目却无疑在经历下滑,且海外直接投资正在减少;印度处于提高全球供应链参与度的机遇,成为跨国企业寻求替代基地的重要选项。
报导举出苹果手机增加在印度产能以及零售商沃尔玛(Walmart)增加自印度进口商品,作为佐证。
根据报导,印度政府正透过生产激励计划(PLI),积极将自身定位为中国制造产业的替代者,虽然初步仅吸引到附加价值较低的组装厂,但如果这些厂商取得成功,将有助印度融入全球供应链。
报导说,生产激励计划的成功案例包括鸿海,可望透过7亿美元投资在印度创造10万个就业机会;苹果在印度的iPhone产量可望自2022年的每20支有1支来自印度,增至2025年的每4支有1支来自印度。
此外,印度塔塔集团(Tata Group)也正与台湾的大学合作,为印度的电子产业培训劳工。
报导指出,印度政府正积极提升基础设施,资本开支于2024财政年度将达国内生产毛额(GDP)的3.3%,以解决外资对印度基础设施欠佳的诟病。
但报导也提到,经商环境挑战、保护主义倾向以及劳工技能不匹配等问题,恐限制印度在全球供应链取代中国的野心,印度政府必须逐步进行改革,以创造对外资更具吸引力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