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不想跪又站不直 青世代的处境与愁烦(黄介正)

图为「同心31号演习」教召员实施榴炮操演。(本报资料照片)

今年35岁的青年,大学毕业要找工作时,恰巧碰到美国雷曼兄弟投资公司破产而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打拚10余年,多数仍是低薪资、高工时、不敢婚、不想生、买不起房、被割韭菜、不想跪着又站不挺直的世代。

今年30岁的青年,出生恰逢苏联解体,经历就是从冷战结束到新冷战开启。今年25岁的青年,伴随着「网际网路」一起来到这个世界,作文变成简讯,图书馆换成谷歌大神,坐在床上就可以把功课基本写完。今年20岁的青年从出生就一直是全球反恐战争,挨到读大学又来了新冠疫情,不进教室,不能出国,只能在线上看到教授和同学,大学社团活动也不可能重来一次。

经济泡沫、地球暖化、强权争霸、疫情肆虐、政治争斗、战争风险,基本上都不是年轻人造成的,却必须由他们来承载。与全球同世代的台湾青年,面对相同令人纠结的国际政经及社会环境,复由于中国大陆的高度威胁,两岸实力的极度失衡,邦交国不断弃我而去,及台湾内部政治乱象,更加深他们的窒息感。

今年大学3年级的学生,即使还没去服16周的义务役,距离36岁除役年龄还有15年。今年35岁,服役时曾当过预备军官或士官的年轻人,同样要到15年后才会除役。负责国家安全政策的长辈们,未来15年台海不会有事吧?毕竟打起仗来,不可能只靠现役职业军人去扛。

大陆领导人习近平自2015年进行「全面国防与军队改革」,加快中共人民解放军的建设步伐,增强反外军干预的能力,频密增加「远海长航」向外兵力投射的演训,突穿台湾位居中央位置的「第一岛链」成了新常态,而习近平也为解放军立下了2027「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解放军的急速进展改变了美国自二战结束后,独霸亚洲的形势。中国大陆的强势崛起逼使美国「转向」,撤出中东而专注「自由与开放的印太」。作为美中战略对抗前沿和较量擂台的台湾,已经64年未经战火,兵役役期在年轻选票的考量下,一路砍掉了20个月,后备动员实际上是「名册人多,能战者少」。

对于台海发生军事冲突,国际社会菁英的警觉与估算,和台湾各界的民调差距之大,找不到令人信服的合理解释。眼看台湾人民「不怕鬼,不信邪」的浪漫,美国政策圈的「焦虑感」逐渐积累,自然也就会为了本身的战略利益,开始给台湾加压:武器装备要买,国防预算要加,建军构想要改,后备动员要实。

回答民调,当然是挺身保卫国家;对呛大陆,当然是靠键盘和投票,因为这样既省时又不用真的付出代价。稍有警觉意识的大学部学生问:大陆会不会真打?研究所学生互相问:你接到「动员召集预告书」了吗?他们都是还没除役的年轻人。

台海的和平与稳定不应建立在「大陆不会动武,美国必来相救,台湾应该没事」的自我催眠。台海形势渐趋紧张,两岸在毫无危机管控沟通机制的状态下,一味鼓动人民「敌视大陆就是爱台湾」,或自诩「没有开战就是维持现状」,更有可能将年轻人的未来推入险境。

如同是新兵训练中心的老士官,一个个梯次地从接新兵到结训,永远与年轻世代为伍,算是比大多数人幸运。大学教了近30年,已成了「长辈」,现在的学生比自己的孩子还要小。每次走进教室,看到一双双迷惘的眼神,真心感受到年轻世代面对的处境令人担忧,内心的愁烦未必是长辈们可以体会的。

地球会旋转,世代会交替,台湾的未来终究会交到年轻人手中。而现在还在岗位上的我们,为他们形塑一个和平稳定的台海,让梦想和创意有实现的机会,本就责无旁贷,又怎么舍得送他们走入战火。(作者为淡江大学战略所副教授、中华战略暨兵棋研究协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