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中共全会与拜习会后兵推系列四:美中斗而不破 两岸也需护栏(何思慎)

(达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16日在「拜习视讯峰会」落幕的同时,中共公布其党史上的第三份《历史决议》。全文长达3.6万余字的决议,以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习近平时期为重点,篇幅逾半聚焦在总结习近平的政绩、治国理念与世界观,确立习近平比肩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历史地位,及以习近平为核心,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历史进程。

中共选择在「拜习会」后公布《历史决议》应非巧合。迥异于邓小平推动改革开放之初,与美、日等西方国家的外交蜜月时期,当前应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北京与华府处于最坏的时局。虽说拜登定调美中是「竞争」关系,不担心双方发生武装冲突,但在两岸关系恶化与美中竞争共伴效应下,「台湾问题」可能将美国拉进与中国的一场「不情愿」的战争,此为中共能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最大变数,也取决于北京的「大国外交」奏效与否。

虽然《历史决议》未点名美国,但有三处言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明确「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历史决议》中,将「大国外交」冠上「中国特色」,其意义应在于此,即中国再兴无意与美国争霸,亦不称霸,中美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

美国国家安全会议的中国事务主管杜如松(Rush Doshi)认为,中国出手削弱美国的国际地位,打造新全球秩序的基础。美国前国务卿季辛吉感受当下美国政界气氛直言,「人人都想当对中国的鹰派,大家都认为中国决心称霸世界,这是中国的最大目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说明习近平的世界观,习近平在美中视讯峰会中强调「地球足够大,容得下中美各自和共同发展」,反驳美国将中国的「强国梦」解读为北京正大打持久战,意图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霸主。

对于全球化下的新秩序,《历史决议》指出,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不可逆的全球化下,东升西降,冷战以来的「美国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面临挑战,中美竞争为国际政经结构变迁,美国国力日趋衰微,中国相对实力上升所致,而非习近平的个人行事风格更具侵略性。

美中视讯峰会中,拜、习难以相逢一笑泯恩仇,但双方皆无意将竞争导向冲突,对缓解紧张仍具意义。季辛吉认为,美中不应该有想当然尔的敌对及竞争,「拜习视讯峰会」为拜登上台后,最具意义的美中峰会,双方「开始朝不同的方向移动」。在会谈中,拜登重申美国「一中政策」的内涵;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认为,美中须在许多层面上加强接触,以确保在竞争周围有「护栏」,使其不会偏离到冲突中,摸索战略稳定路径。美国的「护栏」(guardrails)说与中国的「斗而不破」方向一致。

既然美中竞争将设定「护栏」,确保「斗而不破」,两岸是否亦须架设「护栏」,避免对立螺旋向上演变为冲突?蔡政府不应只在拜登对「台独」是「不支持」或「不鼓励」的字眼上打转,如何重拾两岸对话基础,再续「马习会」的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沟通,始为兑现维持两岸和平稳定承诺的正途。

(作者为辅仁大学日文系所特聘教授、日本暨东亚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