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间大陆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增长到78.2岁

十年间大陆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增长到78.2岁。(澎湃新闻)

关键字:中疾控,首席专家,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十年,74.8岁,增长到78.2岁,健康指标

澎湃新闻报导,大陆中疾控首席专家孙承业29日说,在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健康水准的主要指标是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十年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增长到78.2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茅。

大陆全国政协29日下午举行「奋进新时代、百名委员说」第三场宣讲活动。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毒控制首席专家、中华预防医学会职业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孙承业以《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主题进行了宣讲。

他介绍,十年来,中国卫生健康事业进步巨大,百姓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2021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获得消除疟疾认证。

孙承业说,上世纪40年代,中国每年约有3000万疟疾病例,但自2017年至今,已连续多年无本地原发感染疟疾病例报告。此外,中国曾是世界上B肝高流行区国家,20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至少有10%的人口携带B型肝炎病毒。几十年来,中国持续推进肝炎防治,在B肝免疫接种、阻断B肝病毒传播方面成效明显,避免2800万人成为B肝病毒的慢性感染者,也减少了因携带病毒而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的风险。

孙承业说,消灭致盲性沙眼也是中国公共卫生领域近些年来的一项重大成就。上世纪50年代初期,沙眼在中国流行,高发区患病率达90%。经过几代人奋斗,中国沙眼防治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并通过连续监测评估,即活动性沙眼患病率低于5%、沙眼性倒睫低于0.1%,中国彻底甩掉了「沙眼致盲大国」的帽子。

孙承业还谈到,十年来,中国不断加强和改进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卫生健康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准,也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路直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讯平均报告时间缩短到4小时以内,已经具备在72小时内检测300多种病原体的能力。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制度,已建成4大类59支国家卫生应急队伍。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围绕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强化预防预警措施,作出快速反应,实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下降、死亡人数减少,重特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