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家金融机构亮相2024服贸会,绿色贷款余额平均超7000亿元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卢陶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朱丞章、杨佳轩 北京报道

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在本届服贸会上,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信建投证券、银河证券、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北京农商银行等16家金融机构,在各自展位开辟专区,展示其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案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本届服贸会现场了解到,当前,我国已建成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绿色贷款余额达34.76万亿元,同比增长28.5%,其中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撬动了碳减排贷款超过了1.1万亿元。

记者梳理后发现,截至9月18日,A股共计42家上市银行,共有36家在中报公告中披露了2024年二季度绿色信贷余额的数据,总量约为25.48万亿元,平均超7000亿元;较上一年末,A股上市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平均增速为19.80%。

自央行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以来,共有不少于29家银行在官网按季度披露了碳减排贷款的相关信息。

然而,这29家银行碳减排贷款披露进程不一,自2023年第三季度至2024年第二季度,国有六大行均未披露2024年第二季度碳减排贷款信息,而17家城商行中有9家完成了2024年第二季度碳减排贷款信息的披露。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42家A股上市银行共有36家在中报公告中披露了2024年二季度绿色信贷余额的数据,10家未披露较上一年末增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后发现,根据披露数据,A股上市银行2024年二季度绿色信贷余额总和约为25.48万亿元,平均超7000亿元;较上一年末,A股上市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平均增速为19.80%。

国有六大行绿色信贷余额显著增长,工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突破6万亿元,总量位居行业首位;中国银行境内绿色信贷余额折合人民币36659.03亿元,同比增长39.77%,增速位居六大行首位;建设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到4.46万亿元,同比增加14.93% ;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超过4.8万亿元;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6930.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66%;交通银行境内绿色贷款8709.98亿元,增幅5.96%。

工商银行在2024年半年报中表示,该行通过中国香港、新加坡及伦敦三家境外分行发行了等值17.4 亿美元的全球多币种“碳中和”主题境外绿色债券。

在本届服贸会工行的展台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看到了工行推出的绿色金融服务品牌“工银绿色银行+”,以及工行自身在通过科技赋能践行绿色低碳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工商银行参展工作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工商银行从绿色金融政策、布局、产品、风控、管理、研究、组织等维度,持续推动绿色金融体系提档升级,做好自身碳足迹管理,参与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和标准建设。

记者发现,中国银行展台展示了“中银绿色+”品牌和产品体系,展出了多个国际绿色项目;建设银行展台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介绍,该行下沉服务重心,致力于推动绿色金融与基础设施、乡村振兴、住房租赁、普惠、零售等重点领域融合发展。

在股份制银行中,仅光大银行增速近30%,其余中信银行、平安银行等8家银行的增速自15.31%至9.96%不等;城商行的披露表现不一,郑州银行、成都银行、重庆银行和江苏银行未披露绿色贷款余额的数据,增速排名前三的银行为齐鲁银行、苏州银行和北京银行;农商行则两极分化,渝农商行、苏农银行、江阴银行、无锡银行、常熟银行未披露绿色贷款余额的数据,瑞丰银行增速高达110.17%。

从余额总量来看,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均超万亿,最高者为中国工商银行,其绿色贷款余额突破6万亿元;上述银行中股份制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均超千亿,其中兴业银行以9151亿元的规模位居股份行首位。

在城商行中,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超千亿,厦门银行和西安银行规模不足百亿元,郑州银行、成都银行、重庆银行和江苏银行未披露绿色贷款余额的数据,其余银行均在百亿元规模;齐鲁银行虽在增速上排名第一,但其绿色贷款余额仅为347.79亿元。

华夏银行相关负责人在本届服贸会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立足于绿色金融战略,华夏银行制定了全面统筹、稳妥有序、分类施策、创新驱动的绿色金融行动方案,持续开展重点领域生态营销。根据区域特点,提出差异化的绿色贷款营销策略。建立产业园区转型金融标准,服务产业园区绿色低碳转型。

在农商行中,瑞丰银行的增速位列第一,达110.17%,其绿色信贷余额则在8家已披露的银行中排名倒数第二。瑞丰银行在报告中解释称,期内,瑞丰银行出台了《绿色金融发展三年(2024-2026)行动计划》,加大了对绿色信贷的资源倾斜力度。沪农银行和渝农商行余额总量最高,分别为747.58亿元和674.6亿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整理,共有不少于29家银行在官网按季度披露了碳减排贷款的相关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这29家银行碳减排贷款披露进程不一,自2023年第三季度至2024年第二季度不等。截至9月18日,国有六大行、股份制银行均未披露2024年第二季度碳减排贷款数据;城商行中有9家完成了2024年第二季度碳减排贷款的披露,西安银行、长沙银行、成都银行和重庆银行未完成披露,齐鲁银行披露了两个季度合并的数据,贵阳银行虽然进行了披露,但今年无新增碳减排贷款;农商行中,仅沪农商行进行了披露。

截至9月18日,披露至2023年第三季度的银行为中国银行和上海银行,中国银行加权平均利率最低,为2.49%。

披露至2023年第四季度的银行有5家,发放碳减排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0%,其中农业银行加权平均利率最低,仅为2.55%。值得关注的是,兰州银行作为城商行,碳减排贷款加权利率排名最高,为4.30%。

披露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银行有11家,发放碳减排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29%,除了建设银行和浙商银行外,其余银行加权平均利率均在3%以上。

披露至2024年第二季度的银行有10家,其中9家皆为城商行,发放碳减排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0%。值得注意的是,贵阳银行虽然进行了披露,但今年无新增碳减排贷款。

从贷款项目及贷款所带动的环境效益来看,项目数量破百的银行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兴业银行,分别为391、370、336、184和130个。贷款所带动的碳减排当量中,国有银行表现亮眼,42家银行中排名前5者分别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关注到了兴业银行作为国内首家赤道银行,将数字人民币与绿色金融业务融合,实现了数字人民币采购海洋渔业碳汇业务,发放绿色金融贷款近百亿元。此外,还对开立兴业钱包或使用兴业钱包转钱、消费等行为给予碳积分奖励,助力绿色消费体系和数字人民币新生态的构建。

城商行中,除南京银行发放碳减排贷款金额超10亿元,其余银行贷款余额为亿元级及以下,其中宁波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华夏银行贷款余额相当,但上海银行、华夏银行带动的年碳减排当量仅为宁波银行、北京银行的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