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疫情第一线 高雄全体总动员

第一线防疫人员穿梭高雄各个角落对抗疫情,是守护市民的健康堡垒。(图片提供/高市府环保局)

全国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蔓延,防疫等级也提升至第三级警戒,近两个月来第一线医护人员不眠不休,从抽丝剥茧遍查感染者足迹、协助民众筛检到施打疫苗,在防护衣包覆下流得满身大汗。防疫英雄们几乎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真的辛苦了。

疫情升温,高雄市全民动员做防疫。(摄影/陈建豪)

坚守疫情第一线 防疫人员辛苦了!

疫情升温,全民也进入了抗疫非常时期。从避免群聚而减少外出,改在家中工作上学,高雄平时热闹的新堀江商圈、六合夜市和每逢周末游人如织的湾区码头也唱起了空城计。当市民纷纷宅在家中,却有一群勇士们挺身坚守第一线:高雄市的医护、军警消、疫调人员、环保清消、计程车司机,以及防疫旅馆到区公所、里长、里干事等各领域防疫人员的身影,穿梭在高雄各个角落,开着救护车抢送病患,驻守市区各角落的筛检站,在医疗院所中奋力对抗新冠病毒,牺牲休假与节日轮班执勤,穿梭在高雄的大街小巷,守护市民健康。

防疫的前锋战士,是与病毒正面对决的医护人员。高雄市4大医学中心、2医师公会共同发出「决战社区-基层诊所是防疫之眼」声明,结合基层诊所的力量,对可疑症状提高警觉,在第一时间防堵疫情。各级医疗院所更全体团结抗疫,24小时随时待命,从医护到警卫、行政人员都投入管控与病患分流,势必要让防疫滴水不漏。整天配戴全身防护的他们,卸下装备后脸上全是被口罩勒出的痕迹,但他们并不叫苦,而是互相打气:黑夜终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相信抗疫一定成功!

负责运送病患的119消防救护车,奔驰在高雄市区与时间赛跑。消防人员的职责除了打火还有救护,疫情期间更是肩负着载送确诊者的重责大任。打火英雄们身穿全套防护衣,戴着口罩与面罩,冲刺在屡屡突破30度高温的炎热六月天,面罩遮住他们的脸庞,没有人看见防护衣内汗如雨下,但他们还是勇往直前,第一时间把病患送到医疗院所;此外协助运送民众筛检的防疫专车,以及防疫计程车司机也是不辞辛劳,消毒、防护衣准备齐全严阵以待,亲切接送,让居家隔离者平安回家。

疫苗就位全民抗疫总动员

公共场合严守实联制、量体温、人流与总量管制,不让病毒进一步扩散。(摄影/陈建豪)

疫情下的高雄全民动员,加严六大措施全方位阻止疫情扩散。随着莫德纳(Moderna)首批15万剂疫苗于5月28日抵台,抗疫也从强制戴口罩、实联制、避免群聚与人流控管等措施,进入全民接种的下一阶段。

高雄各地的区公所、卫生所、派出所以及前来相助的医护人员迅速部署,布置内外部场地与动线规划。而身为社区万事通的里长们,从疫情开始,就忙着处理消毒、卫教、疫调等大小事,现在则紧急动员社区力量,调度交通、协助解决疑难杂症,走遍邻里通知疫苗接种。担任市民安全网最强守备的警察人员,在既有任务、各项防疫稽查之外,也一肩扛起接种站的安全维护和交通疏导。各界齐心付出,使各地接种站在第一时间设置完成,让优先接种的长辈们有一个完善的施打环境。

各界齐心付出,使各地接种站在第一时间设置完成,让优先接种的长辈们有一个完善的施打环境。(图片提供/高市府新闻局)

施打疫苗当天,长辈们在家人及工作人员引导下进行接种,脸上既期待又忐忑的表情,经过医护细心解说后逐渐放松。许多打完疫苗的长辈遇到许久未见的邻居,露出久别重逢的笑容寒暄问好,从亲子、夫妻彼此搀扶紧握的双手,让人感受到疫情虽然严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反而更加凝聚。距离战胜疫情回归日常生活,我们又往前走了一步。

高雄巨蛋疫苗接种站每日施打作业结束后,环保局清消人员全副装备,仔细消毒巨蛋体育馆全场每一个角落。(摄影/高雄市文化局 朱上均)

高雄连日大雨,维护秩序的员警们以及工作人员护送长者上车,就像照护自己的家人一样。(图片提供/高市府卫生局)

支援前线抗疫英雄感谢有你

医护人员亲切解说接种疫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让长辈们可以平安顺利施打疫苗。(图片提供/高市府卫生局)

高市翠屏国民中小学的师生,以手绘图片为防疫人员加油和感谢。(图片提供/翠屏国民中小学)

向前线英雄加油打气,高雄人发挥热情,纷纷贡献一己之力支援前线,不断有商家和企业捐赠物资食粮到各医疗院所,还有民众慷慨解囊,购买防护衣与口罩给与病毒正面对决的防疫人员。高市翠屏国民中小学发起「1人1信向防疫英雄致敬」活动,学生们以照片或手绘,写下对防疫人员的加油和感谢,真诚的鼓励让第一线人员感觉好贴心。

感谢每一位抗疫英雄们的付出,为高雄织起安全的网。(摄影/黄敬文)

新闻局长董建宏也说,防疫这场仗没有人是局外人,除了第一线防疫人员,每一位自动自发配合防疫措施的市民朋友、每一位视讯远距教学的师生、每一笔防疫物资捐赠的企业和个人,只要做好防疫,你我都是英雄。

在疫情5百多天的日子里,感谢每一位抗疫英雄们的付出,无数个看不清脸庞的他们,为高雄织起安全的网,同岛一命,这一刻我们彼此扶持,互助合作。

本文作者:李瑰娴

《Takao乐高雄》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