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不好的真正原因!

Hyatt Pan世界上分为两种人,一种是数学好的人,一种是数学不好的人。

过去大家提到数学学不好的人,总说因为那些人「逻辑不好」或「无法理解题目意涵」,最好要加强逻辑训练或增强国语文训练,而在高中<排列组合>单元中,更是所有老师异口同声地宣扬:

许多数学过去不太好的同学,这里有可能重新洗牌!很有可能把排列组合学的很好哦!

结果还是不如人意,几乎数学真的不好的人,会一直不好。

●迷思一:逻辑不好的人就学不好数学吗?

许多律师、作家、管理决策者都是数学不好的人,但是你能说他们没有逻辑概念吗?他们的组织能力常常还超越一般人,而且能做出非常庞大复杂的联想思考。

●迷思二:数学不好的人是因为无法理解题目?

同上述,难道连法律条文古文新诗散文都能运用自如的人会看不懂题目?应该是相反吧,一般人就算数学再好,也无法随便看到一句古文就能马上理解,说不定连成语都会难倒他们。大声阐述因为国文不好、所以数学解题出问题的人,是对「人」了解非常少,但是又很急于想要有一个结论来让自己得意,所以听到「数学不好是因为国文不好」的论点,马上觉得抓到时尚潮流而大声疾呼,甚至还试图阐述「自己当老师」的经验来佐证!

这种刻意挑新颖的论点来疾呼的人,别无例外,都是想得到别人的称赞、希望别人觉得他很有见解而「选择性标新立异」,就像电影<心灵捕手>里那个在酒吧被麦特戴蒙呛的哈佛生一样,常见的例子有:

A. 别人崇尚星巴克,他就说星巴克的咖啡很普通。B. 讲到物价他就提到全球原物料上涨,但问他上涨的原因,他回答不出来。C. 讲到买房、投资,他就说一定要等总统大选以后,问他原因,也回答不出来。

所谓选择性的标新立异就是:

选项中,刻意挑选较少人支持的那一种来自我定位,以和其他人区分。

也就是说,如果选项只有两个,他是不会讲出第三种的;而所谓选择性是指这种人还是会服膺于真的很好用的产品,比方iphone、facebook,他们也曾经尝试过去用一些排名第二、第三的产品,但发现制造不了话题、无法让其他人称赞他们,而又放弃。

●迷思三:数学不好的同学是练习太少?

已有证据说明,不论这些数学不好的同学算再多题目,也比不上数学普通的其他人的解题能力。

数学不好的真正原因是:思考方式不同!

请注意,思考方式跟逻辑无关!而跟想像力的运用有关!

以最简单的逻辑数学题目为例:五支电线杆,在间隔种树,请问可以种几棵?如果头尾也都种可种几棵?

数学好的人思考是:

5 - 1= 4(颗)

数学不好的人思考:五支电线杆,要间隔种,那就是两支间会有一棵,那五支电线杆要分成几个两支呢?应该是 2 + 2 + 1,应该有算三组吧?不过彼此都相连在一起,所以是不是要哪里把它加上去?(思考很久~)

只要你在校的数学程度可以用普通来形容,你一定会觉得「太夸张了吧!哪有这么难啊!」

是的,所以这种时候,数学不好的人会在纸上画五根线条,然后算中间有几个间隔,而发现刚好就是四根,所以应该就是:总数 - 1 吧?

头尾都要种树呢?

数学好的人思考:

5 + 1 = 6(颗)

数学不好的思考:

头尾?总数跟头尾?前面加上一棵,后面加上一棵,那应该是什么呢?应该是刚刚那个题目再加上2吧?

再不济,就拿笔在纸上再画一次~

然后还是算错或画错。

想像力的运用:

对数学好的人来说,那些数字符号公式在他们的脑中是有「代号性的意义」,就像看到红灯要停止、看到绿灯要往前那样自然。

你任何时间只要看到红灯,不论是停车场出口、平交道、救护车上方,你都能直觉反应要停一下注意,或左右张望吧?这已经是你脑海中的启动代号,不用去思考就能有下一步动作。

但对于数学不好的人来说,数字、符号、公式都只是「纯符号」,更正确的说是一个「还未有明确说明的符号」,因此有无数种诠释方式。

比方对他们来说,要去理解<等差级数>的公式就是:

课本写:第n项数字,就是 = 第1项 + (n-1) x 公差

他们想:第三十个项目,就是第一项,然后还要最后一项,嗯...,中间不是用加起来的,而公差是每个的差距,所以应该是要从第一项开始加公差,可是要加几次呢?因为刚刚的种树题目好像有一种是要 -1,一种是要 + 2,所以这里会是什么呢?

想到这里,拿出纸笔开始任意写出1、3、5、7,开始想公差怎么使用,然后看到公式,写着 (n-1) x 公差,所以应该是刚刚种树的那种感觉吧,是要 -1的,可是其他时候要减多少呢?而为什么又要减一呢?...算了,赶快把公式抄起来,等等考试就套用就对了。

看到这里,请问你有一点点理解了吗?

对于数学好的人,公式里的方法都是很轻易能够理解的,脑海中很多公式,只要看到题目,就能马上抽取过来使用,不论要算排列组合、圆锥曲线、几何距离,都像是看到红绿灯那样简单,差别只在于:

"难一点的题目就像是考驾照需要背比较多灯号罢了~"

但数学不好的人,从一开始到最后的思维都是复杂化的。

当他们看到数学题目时:鸡兔同笼,已知共有20头,脚共有66只,请问鸡和兔子各有几只?(注释1)

就像看到以下文字:雨水的窗框轨迹球尖锐柿饼公车速食店,天下刀片使用白鸽挂号无法众多,中午首长食物综合不分,若电力劳累钢琴后面钢铁?

真的是这样!

不论符号或算式甚至数字本身,对他们来说都是单一需要去重新诠释的东西,如果没有诠释成功,则只有两个结果:

1. 无法继续往下算。2. 因为想像出某种推测而得到错误的答案。

数学不好的孩子很可怜,当学校上课老师教题目,他们从第一行看到第二行、第三行算式,都觉得非常的合理!超级顺畅的!自己心里面也觉得很开心,因为今天的课都听的懂耶!

但是等到自己开始算就「无法重制那个过程」,也绝不会因为你算十遍而有所改善,顶多是把解题式整个背下来!

这也是为什么数学不好的人奋发图强,考前猛K,隔天还能考个四、五十分甚至及格,但只要过一天你再重新考他,他就只剩下十分了,因为他都用死背的,而那十分还是他在考卷上把题目的内容全部「图像化」后的结果!

你问他一个方格棋盘上,第一格摆一粒米、第二格摆两粒米、第三格摆四粒、第四格八粒,请问放满64格需要几粒?

他会真的开始一格一格「画」!

任何题目他都会从1开始代入,而请问升高中或大学需要「理解」多少公式?

至于数学好的人,即便到了中年,看到题目和公式,只要稍微回想一下,马上又能连贯起来,这种人当了父母常常觉得自己小孩很混或一定是学校老师太混,于是送孩子去补习班,但即便找了全地球上最厉害的数学老师,结果还是一样,不信的话坊间有许多<学好数学真容易>那类的书,你去买来教教你小孩,他顶多拿来当故事书看...。

那些补习费,你不如买小说、漫画书给他当礼物;那些补习时间不如让他去培养兴趣、或跟朋友去玩,千万不要担心数学不好会怎么样,不少律师、或补习班教法律的讲师都是过去数学烂到不行的人,他们的月收入常常比一般父母年收入还高,而且,很快乐。

过去我以为,宇宙中说不定有另外一种数学思维,可以适用于数学不好的人,因为数学不好的人在其他方面并没有任何不好啊!但后来推测并不会有这样的东西,因为「数学不是宇宙间共通的语言」,而是「宇宙间共通的一种思维」,所以不是这样想事情的人,就不会这样想事情。

--

后记

以前看班上好学生喜欢「演练题目」,老师也说要多「解题」,甚至连数学普通的人都拿着课本反复练习并说「课本的观念就很够了」!

我看着、我模仿了、我努力了、我试着去用最精致、完整的方式整理公式和笔记,更曾在补习班老师很清楚的讲解某一个题目后,回家算了两次,把公式好好地理解了一番,想说从今天开始我要奋发图强!要当个数学可以拿均标的好学生!

结果下一次补习的小考,一模一样的题目,我看了超开心!心里想:这就是用那些公式没错!马上拿起笔准备下笔,

但是,

那个公式是什么呢?

我想了大概五分钟,偷偷从书包翻出讲义那一页,瞄了第一行...

啊,对!就是这个麻!!

开始写了大约半行的算式,然后又卡住了...

最后,我偷偷把这一题抄完,后面放弃了,下课跑去买可乐喝,

那时,

心中的我某个部分就此死去。

Hyatt Pan

--注释1

原本文章附的题目是:丹诺想将若干个水梨平分装在礼盒内,他发现如果装满三盒,那么剩下的水梨可以装满几盒?如果装满二盒,则剩下4个水梨,请问水梨共有多少个?

但经网友"羽"表示这题目无法计算,才知道是有问题的题目,并换上网路找来的国中数学题目一题,特此更正。

(作者Hyatt Pan,原文发表于「华华咖啡厅」,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