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研所所长穆长春: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应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姜樊)10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发表文章指出,人民银行将持续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应用,巩固数字人民币发展的优势。

穆长春介绍,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覆盖17个省(市)的26个地区,下一步还将继续深化。数字人民币在批发零售、餐饮文娱、教育医疗、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乡村振兴、绿色金融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提升货币支付便利性和安全性、优化营商环境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增强人民币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作用初步显现。截至2024年7月末,数字人民币App累计开立个人钱包1.8亿个,试点地区累计交易金额7.3万亿元。

纵观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加快了央行数字货币研发进度,积极探索升级国内和跨境支付体系。国际清算银行于2024年6月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86家受访货币当局中,94%正在研发央行数字货币。

穆长春表示,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的央行数字货币研发理念、路线和规则与数字人民币趋同。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发布的报告也认为,数字人民币已成为全球最为领先的央行数字货币项目之一。

在他看来,完善数字人民币体制机制,服务“强大的货币”建设。中国人民银行将建立健全数字人民币监管、运营、自律等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推进制度规则体系建设,将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从零售扩展至批发,从支付扩展至包括存、贷、汇、投等在内的广义金融业务,更有效地发挥法定货币职能,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管理和服务能力。

“推进数字人民币基础能力建设,在完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中发挥服务保障作用。”穆长春表示,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新基建的支撑,以支持更为安全、可信、智能、便捷、高效、普惠和互通的支付需求,更有效地支撑数据要素流动,形成健康可持续的数字生态,同时支持改进提高监管技术和手段,把监管和治理贯穿创新、生产、经营、投资全过程。数字人民币在这些方面可以发挥作用。

他指出,一方面,在双层运营架构下,中国人民银行建设运营央行端数字人民币系统,提供交易转接和结算公共基础设施,同时引导多元主体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共同参与、公平竞争,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混合式系统架构和智能化的数据分析能力形成央行-参与机构全局一本账,运用监管科技手段提升统计、监测和管理能力,既要支撑央行履职,也要助力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构建。

穆长春还提出,以账户为基础叠加智能合约,在我国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中发挥探路者作用。数字人民币可支持加载不影响货币功能的智能合约,实现智能支付,既可有效降低经济活动履约成本,提高资金发放及管理效率,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也可提升监管的效率和效果。在做深做细和规模化推广零售场景的基础上,金融机构之间可以用数字人民币来提升批发支付的效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也可使用数字人民币为金融资产交易提供智能支付,便利穿透式监管。

此外,穆长春还指出,数字人民币采取模块化设计,可灵活对接境外央行基础设施,实现与对接的司法管辖“一通全通”,钱包开立便捷,且坚持“无损、合规、互通”原则,有助于提升不同司法管辖间的互信,在跨境应用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后续,一方面要继续在多边合作框架下完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等跨境支付平台,以有效解决跨境支付“成本高、效率低和透明度低”的难题。”穆长春表示,另一方面发挥数字人民币特性,研究优化配套政策,持续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等相关友好经济体的双边合作与互联互通。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