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毁了蔡徐坤?
在蔡徐坤有权保持沉默的7天里,“堕胎”风波愈演愈烈。品牌“切割”、作品下架、综艺延期……不管他的回应是否真实,塌房已经发生。
近年来,偶像塌房并不罕见。
前有吴某锒铛入狱,后有李某多次嫖娼,还有不计其数的小爱豆各种“翻车”。看客从最初的惊世骇俗,到习以为常。
以至于当蔡徐坤被曝“丑闻”时,除了仍为“自家哥哥”辩解的粉丝,更多人在扮演起哄的角色,毫无意外。
偶像的出现,重构了艺人与粉丝的关系。双方的畸形状态,为“塌房”创造了客观条件。
蔡徐坤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塌房的顶流。
资本入场,饭圈横行,偶像素质低下,才是当下娱乐圈频频“塌房”的根源。
2023年6月26日,网友“C先生不要太勇”在社交平台发文,扬言要爆一个顶流的料。
按照他的说法,2021年5月20日,蔡徐坤和C女士经朋友介绍认识,当晚两人发生关系。不久,C女士怀孕。7月5日,C女士在蔡徐坤的要求下,独自前往医院打胎。
蔡徐坤的妈妈得知此事,怀疑女方故意设局敲诈。她问蔡徐坤当晚是否做安全措施,得到否定的答复后,一手准备赔偿事宜,一手联系私家侦探,甚至在C女士家门口非法安装针孔摄像头监视。
文末,这位网友还配上物证——C女士的医疗证明。
网友爆料
爆料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一夜情、强制堕胎涉及的道德非议,让蔡徐坤的事业大打折扣,但更抓眼球的,还是蔡母的行为。
蔡徐坤的妈妈名为徐静,也是他的经纪人。在爆料里,蔡母的应对措施已然违法。
当晚八点,“C先生不要太勇”爆出后续:C女士发现监控后报警,警方传唤了蔡母、蔡徐坤、以及协助此事件的工作人员。经过调解,C女士签署谅解书。
此时“C先生不要太勇”公开了谅解书,无法追究法律责任,但足以坐实蔡母的违法行为,给蔡徐坤的艺人形象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外界狂风暴雨,蔡徐坤不动如山,风波持续发酵。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目前蔡徐坤商务代言累计达42个。其中,涵盖高奢品牌Prada、LV集团旗下TAGHeuer泰格豪雅以及维达、康师傅、立白等知名度较高的国民品牌。
各个品牌持观望状态,暂未与蔡徐坤解约,但雀巢中国、vivo、汰渍等品牌隐藏微博的相关内容进行“切割”,劝股民理智对待。
蔡徐坤和妈妈
6月28日,北京市通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将北京蔡徐坤影视文化工作室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6月30日,蔡徐坤常驻的周播综艺《奔跑吧》延期,理由:因编排调整。
7月1日深夜,北京广告协会旗下的“明星代言规范委”,发布关于对中国内地男歌手蔡某某舆情发酵的风险提示。
7月2日,《法制日报》转发“明星代言规范委”。此时网友发现,央视频、央视新闻下架与蔡徐坤相关的内容。
直到7月3日,蔡徐坤终于发表声明,澄清“强制堕胎”“女方为未成年人”都是谣言。声明回避了蔡母的违法行为,强调他与C女士自愿交往,却突兀地出现“教训”“懊悔”等字眼,让网友感到不解,且缺乏诚意。
神奇的是,在蔡徐坤默认“谈恋爱”、不否认“一夜情”的同一时间,汪峰发了张“锤子”照片,宣传上海站的巡演。
热搜名为:汪峰发了个锤子。
蔡徐坤和汪峰同时发文
蔡徐坤回应后,当天狗仔继续爆料——
W女士是蔡徐坤的粉丝,在2022年2月24日的活动上给他拍图频。两人加微信后,双方进展神速。蔡徐坤邀请W女士去他家,双方发生了关系。重点是,W女士13岁开始追蔡徐坤,发生关系时,她才17岁。
然而,此爆料很快被戳穿,蔡徐坤团队立马报警。
狗仔爆料时间为12点38分,蔡徐坤团队报案时间为13点。被第一次爆料,蔡徐坤准备了7天才回应。等到第二次被爆料时,反应时间仅为22分钟。
蔡徐坤第二次回应
这一次,蔡徐坤反而因为反应迅速,引发全网震怒。
有律师发现了关键点,蔡徐坤11点30分首次回应,IP显示在广东。蔡徐坤的律师在上海报案的时间为13点,而委托律师报警必须本人亲笔写授权转让书。蔡徐坤是如何在90分钟里从广东到上海?假设提前签好的,那他怎么知道狗仔爆什么料?
于是,该律师给出三个推测:1、蔡徐坤的微博不是本人所发。2、授权委托不是蔡徐坤亲笔书写。(违法)2、蔡徐坤方事先知道狗仔的料。
随着疑点增加,网友们相当愤怒,认为这是一次公关行为。有人记忆力好,想起了上一位顶流:这招签玩过,先自己爆出一个假料,再把假料辟谣。这就是小G娜事件。
事情爆发后,粉丝呈现不同的态度。他们如同失恋一般,有人愤怒,有人心死,有人要好聚好散。在蔡徐坤超话里,也有人仍旧相信蔡徐坤,目之所见非真相。
粉丝仍然相信蔡徐坤
每一位顶流的诞生,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蔡徐坤也不例外。
2017年,鹿晗与关晓彤公布恋情,汹涌的流量冲垮微博。鹿晗是第一代顶流,恋情曝光导致大量女粉脱粉,进入“空窗期”。
三个月后,《偶像练习生》打响互联网选秀第一炮,流量流向偶像选秀节目。与顶着公司光环的选手不同,蔡徐坤是为数不多的“个人练习生”——没有公司撑腰,没有宣传、拉票,也没有庇佑。
不过,凭借亮眼的舞台表现、独特的黑马特质,他人气高涨,几乎一路C位。最后他成功出道,担任组合NINE PERCENT的队长。
《偶像练习生》
2005年,李宇春在“超级女声”总决赛胜出,得票量是352万条短信。到了2018年,蔡徐坤将记录刷新为4764万,是第二名陈立农的两倍。
艾漫数据显示,自2018年初《偶像练习生》播出以来,蔡徐坤人气高涨,8月达到活跃粉丝450万,人气远超于鹿晗。
那一年,蔡徐坤出席时尚活动,登晚会舞台,在音乐圈屠榜——获得亚洲新歌榜2018年度盛典最受欢迎潜力男歌手奖、第十二届音乐盛典咪咕汇年度最佳彩铃销量歌手奖等多项大奖。
按照粉丝的说法,他的“带货”成绩同样突出,围绕他的各类销售实绩总金额超过4亿。
此时,蔡徐坤接棒鹿晗,成为第二代顶流。有趣的是,两年后,鹿晗与陈赫、邓超离开现象级综艺《奔跑吧兄弟》时,蔡徐坤二度顶替鹿晗,成为节目的流量担当。
蔡徐坤参加《奔跑吧》
李宇春是电视选秀时代的全民偶像,蔡徐坤是互联网选秀的既得利益者。
正如年轻的粉丝无法理解当年李宇春的划时代意义,老一辈的艺人同样无法区分眉眼、轮廓、装扮都高度相似的流量明星。
2019年3月,潘长江在节目中玩看图片猜人名的游戏。看到一张“小鲜肉”的照片时,他猜了李易峰、张艺兴……唯独没有正确答案——蔡徐坤。
事后,潘长江很快尝到顶流的影响力。粉丝冲到他的微博评论区,肆意攻击。迷茫的老同志非常不解,耿直地发文解释:
“我真的不认识,不能因为不认识就黑我吧,我违法了吗?活了60多年没记错的话,姓蔡的只认识蔡明。”
这是一场实力不平等的碰撞。
潘长江猜错蔡徐坤
另一场冲突,或许更能直观体会到娱乐生态的剧变。
2019年7月,有网友发文:周杰伦的微博数据这么差,为什么演唱会门票还难买啊?理由是,演唱会一般是粉丝去看,而微博数据是流量的证明。
该网友的一句“他的粉丝真这么多吗”,像砸入池塘的巨石,破坏了平静,那些默默支持的歌迷跳出水面,决定用当下的游戏规则——刷数据,去证明老牌天王的号召力。
歌迷们像模像样地进入超级话题主页,通过签到、发帖和评论等赚取积分,然后贡献给明星本人,以增加他的排名。
除了素人歌迷,明星、大V、KOL闻讯后纷纷支援。彼时《亲爱的,热爱的》热播,火得一塌糊涂的李现,仍然赶来“朝圣”。
李现为周杰伦冲榜
周杰伦的排名原本在200名之外,常年霸榜的是一群大家不熟悉小鲜肉,而当时的第一名,正是蔡徐坤。
此事与蔡徐坤无关,但作为流量的代表,他自然成为被攻击的对象,承受大众对流量原罪的不满。无论是否是周杰伦的歌迷,都加入了“反抗”的队伍。
仅用一天时间,“周杰伦”的排名冲上榜单前列,再经过一整天的鏖战,他们终于在7月21日凌晨取得了胜利。
周杰伦本人压根没开通微博账号,数据对他毫无价值。但对流量艺人而言,数据就是一切。
时代变了。
自鹿晗宣布回国,“流量”的概念出现,数据成为衡量影响力的标准。内娱的生态、艺人和粉丝的关系,在秩序被重构时,慢慢开始迭代。
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破局,但在早期,没人知道破局者是谁。
2013年,鹿晗还在韩国发展,先后发了5条微博,最后一条微博评论突然超过100万。彼时,作为“微博女王”的姚晨爆出热点时,评论也不过40万。
有人问新浪副总裁,“这是单条微博评论量最大的了吧?”
他发了一个“汗”的表情,“干嘛的这人?”
2014年,鹿晗宣布回国。粉丝在百度贴吧发起“百万回帖,力挺鹿晗”盖楼活动,同时在北京线下立起高3.2米的大型鹿晗公仔,随着回帖数增加而亮灯,回帖一达到百万,公仔就会彻底揭开面纱。
15分钟破10万,29分钟20万,159分钟后,贴吧的回帖数量突破100万。位于东直门来福士商场门前的鹿晗公仔手持国旗完整亮相,线上线下欢呼雀跃,宛如庆祝新年一般。
公仔
签下鹿晗的经纪人杨天真如是评价:“以鹿晗回国为标志,一种全新的追星模式拉开序幕”。
虽然鹿晗没有出圈的作品,但粉丝可以通过大数据为他在公众领域刷存在感——
鹿晗做封面的杂志预售7分钟卖出1万本;鹿晗的单条微博评论陆续突破1000万、1个亿,自己打破自己创下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那一年,鹿晗仅凭热度斩获百度的“男星品牌数字资产”冠军,在男星搜索指数排行榜,鹿晗超过一众前辈。这次轮到百度用户问:鹿晗是谁?
百度搜索团队告诉经济学家吴晓波,“他是自己从大数据里跑出来的”。
2015年,吴晓波写下一篇名为《大数据造就的小鲜肉鹿晗》的文章:
“过往的明星制造路径,基本上延续了‘演艺产品——大众媒体关注——话题营销’的三部曲,可是‘鹿晗们’则大大缩短了发酵的过程,他们首先是在社交媒体里实现精准粉丝的聚集,而其渠道则是贴吧、QQ群、微信朋友圈、微博名人排行榜等等,在形成了相当的粉丝群体后,再反向引爆于大众媒体。”
演唱会现场
对于没有成熟作品的问题,粉丝表示认同,但他们同样认为自家偶像可塑性强,需要靠“爱”来供养,即使这些爱含有虚假的臆想成分。
粉丝和偶像之间,达成一个不成文的契约:粉丝支持偶像,偶像扮演完美人设,为粉丝提供幻想。
所以鹿晗和粉丝的互动花样百出,不管“生日季”“愿望季”“运动季”活动,还是举办见面会、为粉丝发布感谢视频,都鼓励粉丝们更加“努力”——只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钱,就有可能换来偶像的青睐。
流量创造商业价值,数据等于一切,这些赋予了偶像至高的权力。
2021年,顶流吴某陷入舆论危机,恰逢某制片主任向某综艺维权讨薪。据该主任爆料,2017年某节目组为了拉拢吴某录制节目,花了8000万的片酬,同时还专门到机场接机,请吴妈到SKP消费刷卡600万。
不加节制的权力,使欲望无限制膨胀,也为偶像失格埋下铺垫。
剧照
2019年,奢侈品牌Prada选择出道一年的蔡徐坤为品牌代言人。官宣第二天,Prada的热门话题曝光量超过7亿,官微发布的蔡徐坤相关视频播放量达3000万。
Prada集团执行长缪西亚·普拉达甚至公开表示,“粉丝不是通过我们,而是通过KUN(蔡徐坤)认识了Prada”。
2023年,Prada和蔡徐坤再度完成了续约。蔡徐坤于5月身着Prada特别定制礼服亮相2023纽约Met Gala时尚庆典红毯。
一个月后,蔡徐坤东窗事发。而在这之前,Prada其他中国代言人还有:柯震东、PGone、郑爽、吴亦凡和李易峰。
流量的双面性,可见一斑。
饭圈在扩大化。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粉丝,意识到金钱可以购买热度时,他们比任何时代的追星族都具有主动权。
他们建立起新的评判体系,改造了娱乐圈的生态,以及互联网的风气——
想分蛋糕的明星必须尊崇流量经济的逻辑,向“偶像”看齐,趋向“完美”。而普通网友受到影响,变得狭隘、侵略性强,导致网暴的触发条件越来越低。
渐渐的,明星不敢发声,把人格隐藏于“客气”背后。
2019年,面对流量艺人屠榜,“摇滚中年”郑钧气急败坏:好坏的标准已经没了,现在音乐榜单上都是屎。
这两年参加真人秀,他已经适应了游戏规则,一团和气。
而李现在微博上满满正能量,大喊“奥力给”。同样一张图发到ins,配文却是:钱难挣,屎难吃。
李现发动态,相同照片不同文案
微博如今成为明星纯粹的宣传工具。但在早期,这里是他们嬉笑怒骂的大广场。
“微博女王”姚晨为社会议题、热点事件奔走,大V之间因意见不合线下“约架”,粉丝还没习惯性地被立场左右,重拳出击,反而喜闻乐见地看着双方互掐、对线,看谁能更胜一筹。
那英留下那句“我最烦xx的人”,吴京和段奕宏互称“死鬼”;章子怡面对造谣,在微博正面回应,“回去问你妈,你妈在,我就在”。
吴京微博
微博之外,明星不惮于袒露七情六欲。
张曼玉在节目中大谈与尔冬升尚未稳定的恋情,流露出热恋中小女生的纯真。关之琳被问是否甘心做情妇,她直言:
“结婚离婚都试过,有女友的男人我试过,结过婚的男人我也试过,我想做就去做,没考虑那么多东西。但是我会顾虑到对方太太是怎么想的,希望对方太太不要知道咯,我会珍惜那段时间,但是我不会有什么期望。”
早期张国荣拍过三级片,成为歌坛霸主后,这成为他的污点,时常被恶意提起。有人建议他将影片全部回收,张国荣笑着拒绝:
“管它呢,好让大家看到我以前受过不少委屈,挨过不少苦。”
张国荣
当饭圈席卷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娱乐圈变得死气沉沉。明星尽可能完美,致力于维护与粉丝的契约,即:扮演符合想象的假人,避免落下话柄和道德瑕疵。
2020年,杨超越晒了一张居家照后秒删。即使这样,粉丝仍然发现照片背景里有个烟盒,引起非议。大家争论的不是女孩抽烟或女星抽烟,而是抽烟不符合杨超越的“清纯”人设。
事后,她不得不出来澄清,烟盒不是自己的。
杨超越家里被发现烟盒
几年后再回首,鹿晗位于事业巅峰时主动打破契约,舍弃权力。他顶风与关晓彤公开恋情的魄力,在理应沉默的环境里,显得弥足珍贵。
至于接班鹿晗的蔡徐坤,不知道能否挺过此次“堕胎”风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答案或许并不重要。一个顶流倒下,还会有新的顶流崛起,接力撑起当下无聊的娱乐圈。
2022年,被称为“怀旧年”。
王心凌、刘畊宏等老牌艺人迎来事业第二春,线上演唱会主打情怀路线,崔健、孙燕姿、周杰伦等标志性歌手,反复击中观众的情绪。
综艺《声生不息》更是成为大型怀旧现场,节目集结了CoCo李玟、林子祥、叶倩文等重量级嘉宾,改编经典港乐。节目的成功,昭示了观众对当下流行文化的不满,以及对经典的渴求。
另一方面,10年前的梗再度被重温。海清向欧豪单膝下跪,高喊“你是我的神”。袁立为了转移记者火力,主动提起斯琴高娃打羊胎素,留下金句“这是可以说的吗”。
过去的人和事重新爆红,或许正因为人们怀念那个明星有才华、鲜活立体的生猛年代。
2023年7月5日晚,李玟的二姐在微博宣布,李玟因抑郁症轻生去世。
突然的噩耗震惊了所有人。李玟一直通过劲歌热舞给歌迷带来快乐,灿烂的笑容像夏日傍晚的阳光般温暖,但在她出道的第30年,我们永远地失去一位“千禧天后”。
有位网友感慨:这么多年好像她一直洋气,时尚,性感,一如千禧年。
那个时代,真的过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