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出清节奏明显加快,年内超880家私募注销

近日业内热传上海某证券类私募机构以65万元价格“卖壳”的消息。

多位私募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私募行业扶优限劣、严监管的大幕拉开,当前证券类私募机构的行业出清正在加速,未来一年,主动放弃或被管理部门注销的私募机构预计会继续增多。

今年4月30日,中基协发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指引对私募证券基金的初始备案规模和存续规模门槛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初始实缴募集资金规模不得低于1000万元,并将存续规模门槛设定为500万元,这将对“壳产品”有较强的限制作用。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末,在协会登记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8300余家,管理私募证券基金9.2万只,规模近5万亿元,已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目前管理规模前400家私募证券机构占行业管理规模比例近80%,管理规模后2000家私募证券机构占行业管理规模比例仅约0.15%,行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截至2024年3月末,私募证券基金小于500万元的产品规模占比极小,其中包含大量实质上已经没有运作的“壳”产品,由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小规模私募机构管理的规模仅几十亿元,且相关规定已给予此类机构较为充裕的调整整改时间,对行业影响较小。

近5年来,私募出清节奏明显加快。纵观近年数据,2018年至2024年(截至6月16日),被中基协注销登记的私募机构数量分别为772家、1072家、1057家、1230家、2217家、2537家和883家。

随着私募管理人登记门槛的抬升,完成备案的私募数量也急剧下降。中基协数据显示,新增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由2018年的1946家下滑至2023年的479家。

与此同时,私募基金的发行规模也在减少。数据显示,2019年-2023年私募基金发行规模分别为564.62亿元、7531.17亿元、1786.93亿元、1230.71亿元、299.83亿元。

此外,头部私募管理规模也在缩水,百亿私募不足百家。百亿级私募管理规模缩水。主要原因是行情低迷、市场赚钱效应差,导致投资者赎回意愿升温,叠加私募发行市场较为低迷。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底,中国百亿私募共有93家,有业绩展示的有76家。其中,百亿量化私募有31家,主观私募有47家,“主观+量化”混合型私募有14家,还有1家未披露相关信息。

西部证券研报指出,私募行业持续出清,银行理财发行权益产品数量创新高。在行业监管日益严格的大环境下,当前私募行业正经历持续的洗牌优化。5月私募证券的规模再次经历了显著的缩减,当前规模已跌至2021年以来的较低水平。与此同时,银行理财等长期权益资金正逐步加速进入市场,随着新“国九条”政策的出台,该政策鼓励银行理财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并提升权益投资规模,预计未来银行理财资金将持续流入权益市场,为A股市场带来稳定且可持续的增量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