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不SKY

图/美联社

新闻提要■「SKY」在韩国指的不是天空,而是像天空一样需要仰望的顶尖、一流学府:首尔、高丽、延世大学,在韩国,只有最聪明的那2%的人,才能挤进SKY。

精句选粹■The current government is no different:79 percent of the Yoon Suk Yeol administration’s first cabinet put together last year were SKY graduates.

在韩国,能不能挤进「SKY(首尔、高丽、延世)」顶尖、一流学府,是很重要一件事,虽然SKY毕业并不能保证人生一定「发光、发热」,但肯定会因为不是SKY的一员,而有「相形见绌」的委屈感。

在韩剧里,不管是企业、还是检调、政府机构的职场,总是会有「又不是名门大学出身」的对白,这句对白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的表现,呈现的就是韩国社会的真实面貌。

国会过半议员出身SKY

依据统计,韩国国会里出身「SKY」的国会议员占53%;SKY出身的部长占71%,地方首长也有49%是SKY一员;企业的CEO则有53%是SKY一员,还有65%的法律专业人士是毕业自SKY;现任的尹锡锐政府的阁员有79%是来自SKY…。

统计数据显示的是,能读SKY的人,未来也会是社会菁英。事实上,在韩国,只有最聪明的那2%的人,才能挤进SKY。聪明人只跟聪明人在一起,很多时候是自然现象,然而,在韩国却扭曲成结党拉派的「学阀」。

因为在韩国,想要在「上流」社会生存,看的不只是钱,还看出身,是否为两班(朝鲜时代文武两班家族)出身的世家子弟,更看学历,如果没有钱、也不是名门世家子弟,至少得会读书,有「SKY」的毕业证书。

事实上,一直以来,韩国企业、机关在征聘人员时,「家世背景」、「父母从事的行业」、「学历」是基本题库,也进一步促使「阶级继承」的牢不可破。

而韩国社会重视「SKY」的程度,可从前总统朴槿惠因闺密崔顺实而引发的弹劾事件中,以及文在寅政府法务部长曹国去职事件中,看出端倪,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罪名,就是「走后门」,让子女入名门大学就读。

公家单位采用盲目招聘

这也让韩国社会也开始反省,难道菁英唯有「SKY」?反思的同时,也开始有了行动,韩国公家单位从2017年开始采取「盲目招聘」,所谓的盲目招聘指的是隐瞒可能影响就业决定的求职者个人信息,例如性别、种族、家世背景,还有毕业大学的名字等,只留下基本资讯,例如,姓名、年龄、专长、兴趣等。目的是让每个应聘都都享有平等的地位,而不是因为他们毕业于SKY。

只是,这真的有用吗?韩国约有350个公部门被要求采用「盲目招聘」,在新聘人员中SKY的毕业生少了约30%;也因为「盲目招聘」公部也多了更多的女性,新女性雇员的比例从2016年的34%上升到2019年的39%。

但是,除了公部门外,私部门并没有跟进采用,对私部门、特别是强调「菁英」的韩国财阀们而言,全国只有2%人才能挤进的SKY,才是他们要找的具有「专业知识和竞争力」的人。况且,能够挤进SKY的人,是全国少数2%的人,是天空中闪烁的星星,为何要遮掩「SKY的光芒」?

当社会都被「SKY」闪耀的光芒照射时,只靠「盖住」学校名的「盲目」,是无法解决韩国结构性社会鸿沟与难以跨越的阶级深渊,人们永远都要仰望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