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希濂晚年回忆:若当时让30万国军撤到缅甸,那么后果真的很严重

引言:1949年,在渡江战役后,西南地区成为了蒋介石最后一片阵地。在此情况下,时任川湘鄂黔边区一把手的宋希濂想到了一个对策,连夜赶到西安汉中与胡宗南进行密谈“滇缅计划”。

不过,最后这项计划并未实施,被俘虏时他还在遗憾这项计划未能付诸实施。然而,晚年时宋希濂却在感慨如果30万军队撤到缅甸,那么后果不堪设想,这又是为何?

局势背景

在渡江战役后,伤亡惨重的宋希濂拒绝听从白崇禧的指挥,率部向西进军,一旦有意外便准备入川。

而当时西南地区的最高军政官是张群,于是宋希濂便打算在八月初飞往重庆,要其为自己的部队安排军需物资。同时,一个计划在宋希濂的心中慢慢有了雏形。

8月11日,宋希濂到达重庆后,与张群简单沟通了物资配备,之后连夜又飞往了西安汉中与胡宗南会面。

次日下午,胡宗南在萧瑟的秋风中等来了匆忙赶到的宋希濂,虽然胡宗南比宋希濂大11岁,名气和资历都在其之上,但作为一条绳子上的蚂蚱,胡宗南十分敬重这个小辈。

这时,东南各省均已先后解放,只剩下西南地区蒋介石的势力还在盘踞一方。

而胡宗南和宋希濂共有约五十万兵力,是蒋介石在大陆依靠的仅存的最大两方势力,也是西南地区的有生力量。

也因此,蒋介石仍心存幻想,将希望寄托在了胡宗南身上,希望他可以在西南地区据守一方,以此作为自己反攻的起点。

但除了胡宗南,宋希濂也在四川地区手握重兵,于是两人的会谈是大势所趋且不可避免的。

宋胡密谈

宋希濂下飞机后,两人便立即回到了住所,开始就形势变化以及未来的部署进行了彻夜长谈。

宋希濂十分清楚此行的目的,于是开门见山提出了自己所构思的“滇缅计划”,即在解放军未对西南地区形成围歼之势前,将目前还保有的有生力量转移至滇缅地区。在这种情况下,进退都留有余地,还有前景可图。

胡宗南听到这一计划后,格外高兴,认为宋希濂这一招极为明智,因为在解放军来势汹汹的情况下,谁也不想白白耗费实力。

在过去几次战役中,胡宗南基本算是屡战屡败,屡战屡退,仅在扶眉战役的五天里,便损兵折将四万余人,最后只能蜗居在汉中地区。

对于两人的屡屡败绩,蒋介石也早有不满,但碍于两人手中的大量军队一直忍着不好发作。胡宗南对此深有感知,所以在宋希濂提出这项计划后,果断同意,让蒋介石不好怪罪于他。

随后,胡宗南与宋希濂又对三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分别是:在短时间内三战是否会爆发?如果与解放军在四川决战是否有把握获胜?蒋介石是否还能依靠,保住东南和台湾地区?

在三个问题的讨论后,两人愈发觉得滇缅计划是目前的最优方案,于是便决定前往重庆面见蒋介石,献上这个计划。

老蒋暴跳如雷

第二日,两人见到了刚从台湾抵达重庆的蒋介石,然而蒋介石却在听到两人视为“天作”的滇缅计划时暴跳如雷,并狠狠斥责了两人。

他大骂道:“娘希匹,没打就想着咋逃跑,败得还不够丢人,还嫌败得不够快!”随后,蒋介石对两人下出死命令:“一定保住西南,西南失守,你们认为东南沿海的岛屿以及台湾还能保住?!”

在宋、胡两人茫然对视后,蒋介石竭力压制住自己的怒火,转开话头:“我会马上组建20兵团,归宋希濂指挥。”企图以此来安抚住宋希濂。

8月29日,蒋介石再次召开西南军事会议。在会上,他再次申明:一定要将解放军拦截在四川之外,全力坚守西南地区,保住这片“复兴”之地。

就这样,宋希濂的“滇缅计划”腹死胎中。虽有不服气,但宋希濂还是依照蒋介石的部署在西南地区开始屯兵训练。

兵败大渡河

1949年11月,在刘帅、贺老总等人的指挥下,西南战役打响。宋希濂节节败退,但仍心存幻想坚持抵抗。

12月18日,解放军在大渡河流域“咬死了”宋希濂部。后卫部队在负隅抵抗,先行部队在渡过湍急的河流。

此时,宋希濂的警卫员自言自语道:“七十二战,战无不利,忽闻楚歌,一败涂地。”这番话语让宋希濂瞬间起了鸡皮疙瘩,随即大怒,斥责了这名战士。

斥责完后,宋希濂的心中也开始隐隐不安,又联系到楚霸王乌江自刎,更认为这是一个不祥之兆,觉得自己很有可能摆脱不了覆灭的命运。

19日,解放军对宋希濂部发起了猛攻,前后左右均被解放军堵住,将士们纷纷放弃抵抗,上缴了军械。

而宋希濂不想被当做俘虏,准备开枪自尽,谁知警卫排长袁定侯扑了过来将他的枪抢下,就这样宋希濂被俘。

晚年的宋希濂

1959年,宋希濂与杜聿明等人获准特赦。出狱后,周公特意接见了他们,当听到周公说道:“学生走错了路,我们做老师的多少也是有责任的”,宋希濂紧张的心情瞬间消除了大半,但愧疚却又攀上了心头。

简单交谈过后,周公对宋希濂关切地问道:“你看起来身体不错,还不到知命之年吧!家里联系上了吗?”

在听到宋希濂回复“妻子已病故,孩子都在海外”后,周公亲切地说:“海外也可以先联系,国内的亲友也可以见见面嘛。工作什么的可以慢慢来安排,困难和要求也可以向组织方面提。”

听着周公的字字关切,宋希濂感到全身注入了暖流。在国内工作数年后,1980年,宋希濂在赴美探望儿女后,定居在了美国。

之后,他在海外仍然坚持为祖国统一的事业做出努力。

晚年时,回想起自己曾经的“滇缅计划”,他说道:“还好30万军队没有撤到缅甸,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兵力损失、补给、缅军都是不可控因素,当时怎么会认为这是‘天作’!”

结语

宋希濂在回忆录中写道:“组织对我的宽容和教育,让我彻底明白了是非与真理,也懂得了蒋集团失败的原因,这才避免了我带着花岗岩的头脑向坟墓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