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科学的碎片废弃的空间通信天线综合体

今天我们要介绍位于亚美尼亚首都30公里外的阿什塔拉克-2小镇内废弃的科学研究天线综合体——无线电物理与电子学研究所。

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亚美尼亚的比尤拉坎天文台就开始了在射电天文学中应用极高频无线电物理方法的科研工作。

到1950年代末,无线电物理与电子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结果到1960年,基于比尤拉坎天文台的射电天文学部门,成立了国家科学院的科研分支,专注于无线电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和超导性。这个分支迅速发展壮大,最终变成了无线电物理与电子学研究所(IRF),在该所中开展了许多重要的前沿研究,领域涉及无线电物理、半导体电子学、光电子学、电子自动化、射电天文学方法及设备等。

在该研究所中,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科研技术研究,开发了当时非常先进的超灵敏接收系统,这些系统不仅在基础科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用于执行实际任务。

除了在整个苏联展开的地面远程空间通信站系统外,该研究所还开发了地球遥感系统,这些系统安装在“和平号”空间站以及其他一些航天器上。具体而言,该研究所开发的RP-600辐射计综合系统被安装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并一直成功运行,直到空间站的服役期结束。

与此同时,在该区域还建造了一座配备多种天线的天文台,用于跟踪太空物体。

根据苏联政府的特别命令,该研究所的应用无线电物理实验室开发并实现了新型测量方法,创建了与国际同类设备性能相当的高灵敏度微波设备。几十年来,这些设备被用于测量苏联所有远程空间通信站的天线参数。此外,研究所还与主要科学中心合作,参与了诸如“金星号”、“火卫一号”、“海洋号”、“金星号”等知名国际项目。

1978年,在研究所的电子自动化部门基础上成立了一个特别设计局,工程师们在此设计了苏联军事航空所需的加速器和导航设备样机,并研究了微波领域的电磁振荡。

苏联在该共和国的科学发展上投入了巨资。例如,生产了大量电子计算机设备,其中包括计算机。在研究所的设计局里,设计并量产了数字转换器“米赫塔尔”,开发了高紫外线敏感度的光电接收器。到1980年代初,成立了一个科学生产联合体,负责生产稳压管、稳流器、噪声发生器、二极管矩阵等。此外,在1980年代中期,还开始建设一个新的联合体建筑群,计划用于生产国产微处理器,甚至采购了不少国外设备。

然而,随着苏联的解体,所有建设工作都被叫停,设施先是被封存,随后被遗弃。

研究所本身也在这一时期艰难维持,多次被私有化,最终又归回国家所有,但其运作规模大幅缩减。尽管如此,研究所仍参与了与俄罗斯航天局的项目,但这是另一个故事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讲述位于研究所设计局旧址的废弃天线综合体。

因此,我们来到了距离埃里温30公里的小镇阿什塔拉克-2,也称为“科学城”,位于海拔约1100米的高地,距离阿什塔拉克小镇仅数公里。这个名字直译过来就是“科学城”。

在一个倾斜的围栏后面,废弃的天线立刻吸引了我们的注意。

首先,我们走向“轨道”地面空间通信站的抛物面天线,其反射镜直径为12米。

我们曾多次介绍类似的天线,不过这些天线主要用于电视和广播信号的转播。

而这座天线则是用于科研目的。

如今,这座天线已经被树木围绕。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它的内部完全被掠夺一空。

天线的底座建筑同时也充当了天线的支撑结构。

因此,我们开始往上爬。

在天线的底部,安置了用于旋转天线的装置。

齿轮减速器。

再往上是天线垂直倾斜的调节机构。

连接到调节机构的密封舱口。

我们继续爬进天线的反射碟。

进入的通道是一个小型弯曲舱口。

终于,我们到了顶上。

在天线底座上还能看见“轨道-2 ?? 000.04.200.”的半模糊铭牌。

从上面可以看到其他的天线。

还有通向这些天线的走廊。

这些走廊从天线延伸到两个位于中央的建筑。

我们继续前往这些建筑。

它们内部也完全空无一物。

从这里可以看到“轨道”天线。

还有另一座抛物面天线。

遗憾的是,我们没能找到这座天线的名称,因为苏联空间通信天线主要数据库网站已经无法访问并被删除。

因此,我们欢迎了解更多信息的读者提供帮助。

通向这座天线的走廊有两处坍塌。

因此,攀爬上去非常危险。

我们只能从地面观察这座天线。

再度回到中央建筑。

从这里走向另一座几乎相同的天线。

通向这座天线的线路是半地下的电缆线路。

不过,我们也无法爬上去,因为梯子太高了。

在草丛中,还有一座生锈的天线。

这座天线的型号也未知,因此我们没有更多信息。如果您了解,请告知我们。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

感谢您的观看,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