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担任信阳的地委书记,41岁被撤职,并被判刑三年

1951年,毛主席南下视察时路过河南,听说河南有一位年轻的干部,名叫纪登奎。此后毛主席对纪登奎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在专列上专门听取了纪登奎汇报工作。而纪登奎也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毛主席每次路过河南时,都要见一见纪登奎。

“大跃进”时期,毛主席路过河南时又在专列上接见了纪登奎,继续听纪登奎汇报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接见纪登奎时,毛主席还接见了一位年轻的干部,他的名字叫路宪文,与纪登奎不同的是,路宪文几乎没有给毛主席留下什么印象。那么,路宪文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路宪文出生于1919年,山西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路宪文加入我党,此后他跟随八路军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当中,陆续担任了平顺县统战部长、平南县委宣传部长等职务,见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路宪文在1952年担任了信阳的地委副书记,当时他年仅33岁,已经是地级干部了,在全国范围内都算是比较年轻的干部。1954年,35岁的路宪文成为信阳地委书记,1958年,信阳开始设置第一书记,路宪文又担任了信阳地委第一书记,是信阳的“一把手”。

也是在担任信阳地委第一书记期间,路宪文与纪登奎一起前往毛主席的专列汇报工作。不过,毛主席对路宪文的汇报几乎不感兴趣,不久后就让路宪文下了专列。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毛主席问了路宪文两个简单的问题,路宪文却没有回答出来。

毛主席问路宪文:“你所管辖的地方有一个上蔡,那有没有下蔡”?路宪文不知道答案,于是就说:“报告毛主席,我学习不好,不知道”。紧接着,毛主席又问路宪文:“你们那里,宋士杰告状的文庙还在不在”?路宪文又回答不知道。毛主席听后就没有再问他,而是让他谈谈工作。路宪文就围绕着红薯谈了半天,没过多久,毛主席就让他下了专列。下了专列后,路宪文对自己的秘书埋怨一通,他对秘书们说:“你们看看人家老纪(纪登奎),毛主席都不让他下车”。

秘书赶紧告诉路宪文:“新蔡成立的时间比上蔡晚,而且地势比较低,应该是毛主席问得下蔡。另外,地委办公室后面的老房子就是以前的文庙,就在我们旁边”。虽然知道了答案,但路宪文已经错过了回答的时间,他也无可奈何。

其实,从路宪文与毛主席的谈话我们可以看出,路宪文并不是一个务实的人,他后续的从政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主政信阳期间,路宪文搞起了虚报浮夸,最终造成了触目惊心的“信阳事件”,使得很多老百姓饿死。

1960年,41岁的路宪文因为“信阳事件”被撤职,并被开除了党籍。1962年,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处路宪文有期徒刑三年,路宪文也锒铛入狱,接受法律的制裁。出狱之后不久,路宪文被下放到河南省博爱县国营农场,担任了副场长。

1975年,路宪文重新入党,1979年,他被任命为河南省百泉农业专科学校的校长,享受副厅级待遇。1983年,路宪文退休,1993年,路宪文病逝,终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