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建国之后担任太原第一书记,平反后担任贵州一把手,获百姓好评
池必卿虽然是一个不被大多数人所熟知的人物,但他实际上是一位新中国的大功臣。功绩没有被历史的长河冲刷掉,而是历久弥新。
他出生在一个逐渐没落的小地主家庭,籍贯是山西省平定县的一个小村庄。按理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家道中落,也能过着衣食不愁的生活。但池必卿却从小喜欢种地待在农田里。他喜欢与农民的亲密接触。他高中的时候,家里彻底供不起他读书的钱了。但在叔父的帮助之下,他进入了太原友仁中学读书。
12月份一二九运动爆发了,池必卿没有怯懦,在学校里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宣传抗日精神,激起了许多进步同学的爱国热情,也启发和帮助许多同学。同学们都非常信任和支持他,愿意听他的宣传和指挥。可见池必卿的个人能力有多强。恰恰在那时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读书会。,因此也接触到了很多先进的思想。这段经历在他以后的人生道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后来他又接触到了从俄国传过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受到了更进一步的洗礼。为他进入中国共产党做下了铺垫。
1936年12月12日他参加了牺牲救国同盟会,并在里面担任了重要的角色。主张国共合作,一致抗日。在和共产党的日日相处中,他认识的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是多么的先进,他认识到了其他政党思想的短浅性,也明白了新中国的前途到底多么渺茫。因此他于1937年7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七七事变爆发之后,中国共产党派他回到自己的家乡,率领游击队抗日。他并没有嫌弃自己的家乡艰苦,而是义无反顾的听从党的决定。
在抗日游击斗争中,他做下了不小的贡献。接着他和其他的武装部队一起转入了太行山区,开辟抗日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了不少的职务,他主张放手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武装根据地,发展和培养其他的党员,他用自己的先进思想领导了一支队伍。在1943年的2月,在革命边区,他主张减租减息政策,减轻人民的负担,获得了农民的支持和帮助。也为巩固抗日根据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坚定服从党的指挥,他知道只有掌握党的指示,并把它实践应用于工作中,才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在1947年的两个月间,他参加了全国土地会议,把清朝太平天国运动立下的耕者有其田政策真正贯彻了下来,真正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和建设解放区的积极性他是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考虑问题的。积极发动人民群众,为解放大多数地区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真正为人民着想的干部。
在1955年8月他又在太原地区展开了三大改造,重点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他在实际工作中抵制了特殊时期带来的危害,积极向中央提出解决方案,并以自己的力量成功解决了中央一部分的财政问题。特殊时期开始不久,池必卿同志就遭遇了抵制,甚至受到了迫害和压迫。但他没有放弃对新生活和新思想的信仰和向往。仍然以一位人民干部的要求来要求自己。最后在特殊时期结束之后,他积极领导了后续的工作。为重建新中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特殊时期结束之后,池必卿主政贵州,做了贵州的一把手。他坚持尊重农民的要求和意愿,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思想感悟能力。大海注意团结,少数民族干部来重点发展贵州的旅游事业,加强和其他地区的交往。在他主政贵州的这段时期里,贵州人民生活幸福,物产丰腴,经济快速发展,发展质量也得到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他重视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群众坚定地拥护和维护他。
其次他在贵州这段时期里生活十分简朴,即使位高权重,也没有去顾过一位保姆。倒是自己的妻子,从北京辞职来到贵州照顾他。他十分亲民,当地干部都十分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头”。他从来没有出言制止,只是笑一笑就过去了,我想这也体现了出他的坦诚和直率。他在贵州生活的那段时间里,为了节省开支,他甚至不吃肉类食物,只是吃一种以各种粗粮做成的米饭。周围的人都以为他是不爱吃,但是其实这样的生活他在离开贵州的生活之后,就逐渐改变了。应该是因为他不想占用贵州过多的生活资源。有些事情不是他不愿意,而是他不能。
像这样真正为人民的干部,应该值得每一位人民铭记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