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何以成为最闪亮的星?
29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国家最高荣誉。获得表彰的功勋人物中,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与推动尖端科学进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保卫国家安全等共和国历史上的不朽篇章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来自不同的战线,却坚守着对祖国同样赤诚的热爱,他们的选择,无不追随着国家的脚步。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他的一生,是时时刻刻听从国家召唤的一生。1952年,他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学飞机设计,在被派往莫斯科学习期间,因国家需要,他又改学火箭导弹设计,回国后,一干就是三十年,此后,又一头扎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他说,国家的需要就是他们的理想、志愿。
王永志(右二)深入载人航天工程研制一线。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曾在祖国西北耕耘31载,培育推广抗病、高产的远缘杂交小麦,他曾组织开展多项重大农业科技攻关,助力我国粮食大幅增产,在70余年的科学生涯中,他始终为“让中国人吃饱饭、吃好饭”而不懈努力。他说,要跟着国家需求,选择自己要做的事情。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毕生以国家需求为导向,聚焦超导研究,用半个世纪把“冷板凳”坐热,为高温超导研究在中国扎根并跻身国际前列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说,超导研究突破的每一步,中国人绝不能再落下,要走在前面……
这些获得“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功勋模范人物,是千千万万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贡献的杰出人士的代表。他们之所以赢得这些国家最高荣誉,就在于他们始终把祖国放在第一位。他们以热血、以奉献、以担当,守护着家国安然,投身于时代所需,服务于社会发展。
黄宗德接受采访时讲述自己的战斗经历。新华社发(靳宪彬 摄)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1919年,青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的发问,至今依然振聋发聩。这是一个时代的宣言,也是无数当代国人的共同心声。
数日前,一段视频在网上引发大量关注。视频中,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面向师生再次发出“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台下4000多名南开大学学生,齐声回答:“是”“爱”“愿意”!一声声掷地有声的回答,是与祖国发展同向同行的一代代青年用青春、热血和生命生动诠释“爱国三问”的新时代动人写照。
国家和个人从来都是息息相关。于个人而言,胸怀大我、至诚报国,才能书写大写的人生;于国家而言,擦亮爱国的共同底色,才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时代不同,实现人生价值的选择不尽相同,但是,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始终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志向的这一选择,必定是更为崇高的抉择,也必然会实现更有价值的人生。
英雄何以成为英雄?他们并不是都有多么非凡的能力,只是在人生的重要选择中,他们把祖国和人民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屡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的产业工人许振超;坚守为贫困地区人民服务50年承诺的“窑洞医生”路生梅;为边防官兵指向带路、巡边护边,行程超过3万公里,戍边近40年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他们都来自平凡的岗位,却选择了在平凡日子里忘我奉献、勤恳服务,他们同样是最闪亮的星。他们的名字,与那些照亮我们民族历史星空的名字一样,永远镌刻在共和国史册上,闪闪发光、熠熠生辉。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与喀什边境管理支队移民管理警察在边境一线重温入党誓词。
习主席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指出,要胸怀强国之志,以国家富强为念,以人民幸福为盼,忠心爱国、矢志报国,把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在为国尽责、为民服务中实现个人价值、展现人生风采。
一项项艰巨而伟大的事业,有赖于一位位平凡而伟大的英雄。未来的新征程上,面对前路上的风险挑战、坎坷荆棘,时代呼唤更多的人,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在矛盾风险的第一线勇挑重担,在祖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建功立业,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为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