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著名起义名将,建国后却拒绝授衔,主席听闻笑称:他不能不要
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很多人或登堂拜相,或戎马一生,都是为了大权包揽,实现自己的宏图和抱负,同时希望名利给自己的家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封妻荫子,铁券丹书,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建国后,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开国元老,却想要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功成身退,婉拒授衔,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麒麟岂是池中物
这位行事莫测的将领就是著名的开国上将董其武。而他一开始并不是共产党阵营的一员。
1980年,董其武以81岁高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终于践行了自己对革命事业的追求。
他本是陕西人,19世纪末出生在一个穷困潦倒的小村庄里,幼年起董其武就过着缺衣少食,箪瓢屡空的生活,家中无多余钱粮,就连董父的去世,都是因为没有钱看病抓药,没挺过去便一命呜呼。
穷人站在十字街头,耍十把钢钩,钩不着亲人骨肉;有钱人在深山老林,耍刀枪棍棒,打不散无义宾朋。这是他自小就懂得的道理。
世事维艰,但也须得打起精神安身立命,自孩提时代,董其武便知道自己若是不努力,便没有活路,所以早早的为地主们做工,以图苟全性命。
他从小对商贾之事颇有想法,可是若是一辈子只做一个小商小贩,他也是不愿意的,艰难困苦都是一时的,自己的心气儿不能被命运的颠簸消耗殆尽,1918年他报考了太原的学兵团考试,创办人就是阎锡山。
从这个时候,董其武就投身军队,开始了金戈铁马,戎马一生的传奇经历。他没有显赫的背景,也没有活络的人脉,只能从一个大头兵做起,一步一步通过努力和战功爬上来,十年后,他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革命事业,加入了国民党。
抗日战争中的多次战役,董其武及其部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多次超出编制连制的建立作用,在袭击日伪军的多次战役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董其武率领的部队在在忻口战役,太原战役,包头战役,绥西战役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在董其武投身抗日战争,到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候,一共经历了300余次的大小战役,但是在刀剑舔血的人哪儿能不受伤?在忻口战役中,董其武的臀部受了很重的伤,但主将受伤会极大的影响士气,所以董其武硬是生生扛下了所有的痛苦和伤痛,一直等到战争结束了才开始接受治疗。
九一八事变之后,董其武内心对中国的革命道路有了自己的想法,抗日救国的决心也坚如磐石,可面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董其武更是怒其不争,国家山河岂容他邦染指践踏?
作为一个来自社会底层,深知百姓疾苦的爱国将领,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国家因为政见不同导致分裂,然后被他邦外族渔翁得利,从而达到对中国的侵略。
故此,董其武在抗日救国的道路上一直结识共产党八路军的有志之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最要好的就是贺龙,二人兵和一处将打一家,十分投缘。
也是借由贺龙,董其武才全面了解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这也为日后董其武力挺中共立场奠定了基础。
一遇风云便化龙
在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之后,解放战争也提上了日程,董其武作为爱国将领,跟随着傅作义的步伐,进行了起义。
1949年9月19日,董其武及其率领的国民党士兵进行了“绥远起义”,故此没有大动干戈,绥远被和平解放。
这并不是一时兴起,更不是临阵倒戈。早在发动起义的时候,董其武在回信中拒绝了蒋介石的指令,当时蒋介石要求他率部向西撤退,董其武没有同意。蒋介石心中便彻底明朗了,董其武早已不是自己的附庸,故此董其武的所在的绥远军队的粮饷也被扣了下来。
所谓三军未到,粮草先行。没有了粮草,十万士兵何以为继?而董其武顺水推舟,借力打力,他反而利用了蒋介石这种做法,用这个由头,对手下十万军兵开展了动员活动,融入了共产党的革命理念和政治政策,对他们进行了思想工作。
这也是要举行起义的时候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国民党不得人心,大势已去,故此更应该上下一心,谋求出路。
董其武的上峰是傅作义,而傅作义更是一马当先率先发动了起义,这也极大鼓舞了他的信心,又经过一系列的思考,绥远起义取得了成功。
处江湖之远亦忧其君
新中国成立后,这些爱国将领和建国元勋都要共同迎来新的盛世和新的挑战,董其武本人的战功数不胜数,在抗日战争中更是表现的十分骁勇,在解放战争中,深明大义的董其武为了避免战乱也是毅然决然的发动了起义,随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样的人本应该会受到党和国家优待,可是这中间又有许多波折。
195年9月,
56岁的董其武被授予上将军衔,
毛主席也给他颁发一级解放勋章,然而董其武内心却觉得自己在众多共产党员中受到这样的待遇,属于忝列门墙,毕竟绥远起义之前的解放战争中,董其武和共产党是敌对状态。
可不管怎么样,之前都是各为其主,深究也没有意思,所以毛主席极力坚持,这样的民族英雄就应该被厚待,于国于民董其武都是做了巨大贡献的。因此
毛主席笑着说:他不能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