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成立新碳勘科技研究中心 发展绿能与地质封存探勘技术

台湾大学今(4)日成立「新碳勘科技研究中心」,期盼整合台大充沛的研发能量与优秀人才,推动主动负碳与转型绿能所需的技术发展。(台大提供/李侑珊台北传真)

永续发展是人类生存共同的挑战,更是维持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与稳定的重要驱动力。台湾大学今(1/4)日成立「新碳勘科技研究中心」,期盼整合台大充沛的研发能量与优秀人才,推动主动负碳与转型绿能所需的技术发展,并透过与产业的紧密合作,加速我国永续发展与落实碳净零的进程,担负引领社会的角色。

台大校长管中闵表示,台大这几年很重视环境永续工作,并希望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大学是创新能量的汇集地,台大新碳勘科技研究中心的成立,即宣示台大主动参与永续,担负转化、改变和领导社会的角色。

管中闵提到,相信透过该中心汇集台大各系所的能量,进而产生的创新知识与技术成果,得以扩及与其他公私部门形成相互合作的基础,共同开展节能减碳的具体行动,推动我国迈向净零的目标。

台大新碳勘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刘雅瑄指出,我国2050年要达到净零排放的目标,是很迫切的目标。

刘雅瑄认为,能源转型与产业转型固然是要达成此目标的方法之一,另采行结合碳捕捉、利用、地质封存的主动负碳技术与撷取地热能、风能作为转型绿能,无疑亦是台湾得以规模化降低碳排放量的关键。然而,这二大主题任务的推动与执行上,除了仰赖创新材料、化工与工程技术的开发、整合、规模化之外,台湾位处地震带,必须先对地下地质有完整了解,才能知道要如何储存捕捉下来的二氧化碳,让它更安全、稳定的保留在地底下。

刘雅瑄说,在我国身处位于地体构造活跃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下,选定稳定的地质封存与离岸风场场址,并探查地热潜势区,皆需高解析力与高精度的地质探勘手段,才足以完备陆地与海底地下地质特征,做为实行各项碳净零技术的坚实基础。日本十几年来一直有进行类似的研究,欧美各国也不断开发新的碳封存技术,而台大新碳勘科技研究中心是国内各大专院校中首先设置此类研究单位,目前中心已整合多领域专业的人才资源,并投资关键仪器与设施,以期加快台湾完成先导或规模化场址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