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变美积电?专家:无法复制
台积电在美国生产成本较高,因此仍会把生产重点放在台湾。图为台积电美国亚利桑那州第二座晶圆厂。(摘自台积电 LinkedIn)
美国总统当选人川普上任后,国内忧心台湾半导体产业链会不会在川普压力下,陆续移至美国生产?专家分析,撇除战争等极端假设情境,台湾产业链不会被连根拔起,因人才、生产成本最为关键,况且后续可能没有晶片补助法案。
川普在宣布上任后,将对加拿大、墨西哥加征25%关税,以及对大陆加征10%关税,目前有超过90%的AI伺服器在台湾组装、生产,也让台湾今年对美贸易顺差有望达到700亿美元,担心会被川普的关税大锤盯上,发生半导体产业链遭连根拔起的情况。
台经院产经资料库总监刘佩真指出,在美国生产成本较高,且后续可能也没有晶片法案的补贴,相信相关半导体业者如台积电,会满足川普的要求,但是仍把生产重点放在台湾,并采取「以拖待变」策略,至2028年川普任期届任,因为在亚历桑那第3座晶圆厂预计2030年才落成,即使有第4、5座晶圆厂,也会在2030年之后。
智璞产业趋势研究所执行副总林伟智直言,美国目前能做的是消弭台湾的先进技术优势,与1980年代的美日广场协议是不同的情况,因为美国还是需要台湾,但目前还没有哪一方可以取代台湾的地位。
林伟智表示,只要时间拉得够长、钱够多,美国仍可以取代台湾的半导体产业链,但台湾的优势在于产业聚落,美国想要让台积电变「美积电」,所需的成本过高,且时间一定超过川普的4年任期,同时台湾也有地理优势,位在第一岛链是美国的重要援助,再来则是30年的技术底蕴以及人才的素质,因此在策略考量,同时没有战争、灰犀牛、黑天鹅的极端情况下,不会有半导体产业大量外移的情况发生。
资深产业顾问陈子昂指出,美国的建厂成本、营运成本都过高且供应链不完整,如果台湾的半导体产业被要求到美国设厂,一定会确保有足够的订单与市场,而目前相关晶片需求量最大的是大陆、其次是欧洲市场,美国只排在第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