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楠西鹿陶洋现勘积极争取修复经费 尽速推动楠西江家聚落建筑群灾后修复

▲0121嘉义大埔地震造成台南楠西区的鹿陶洋江家古厝建筑群皆受地震冲击,台南市文资处成立灾紧急应变小组,并于22、23日连续2日分批邀集文资委员到场现勘。(图/记者林东良翻摄,下同)

记者林东良/台南报导

0121嘉义大埔地震造成台南市玉井、楠西等浅山沿线各区严重受损,位于楠西区的鹿陶洋江家古厝建筑群,包括历史建筑「鹿陶洋江家宗祠」及「鹿陶洋江家聚落」之部分建筑皆受地震冲击。

台南市文资处21日下午即派员至现场,会同住户江文俊先生进行首次现勘,同时依文化资产保存法规定成立灾紧急应变小组,并于22、23日连续2日分批邀集文资委员到场现勘。

台南市文资处表示,22日下午由台南市客家委员会陈新裕主委、议员周奕齐夫妇、陈亭妃陈怡珍服务处蔡秘书、鹿田里里长黄汉威、江家祭祀公业总干事以及文资委员、台南市文资防护专业服务中心共同现勘;23日下午文资处再次邀集3位文资委员共赴楠西鹿陶洋江家古厝建筑群现场勘查,文化部文化资产局亦指派廖晋廷科长一同出席。

综合委员现场勘查结果,主要损坏发生的原因皆因地震力作用造成屋面瓦垄的瓦片滑脱错位、瓦头及瓦片坠落;隔间的编竹夹泥墙木作错开至面涂剥落,白灰墙面龟裂、崩落;砖造构造出现斜向裂缝、墙面转角处开裂等损坏。目前修复工作可分为瓦作、泥作、木作三大工种,并依照损坏等级程度划分,较轻微者可采用紧急雇工购料方式进行小型修缮,尽速推动建筑群的灾后复原;然受损较重者则需要先进行紧急加固,以避免损坏加剧,并同步安排完整修复流程后进行施作。

文资处表示,目前已将江家古厝的灾情状况通报文化部,争取文资建物的灾后复建;亦在台南市客家委员会的协助下,由文资处提案全力争取中央客委会的经费挹注,期在中央与地方跨部会的合作下,能以最快速度完成江家古厝建筑群的修复工作。

台南市文化局代理局长林韦旭强调,鹿陶洋江家古厝建筑群不仅是台南市珍贵的客家族群聚落,更是国内少见的大型单姓传统聚落,建筑群规模庞大且保存状况良好,在约3.5公顷的聚落范围内,有着逾百年历史的土角厝、竹编厝,也有日治时期兴建的红砖、洗石子老屋,江家古厝建筑群建筑型态、风格多元,几可誉为台湾重要的建筑博物馆,更是台湾近300年浅山客家农村地区变迁的缩影与见证。近20余年来,江家古厝建筑群虽曾遭遇数次大地震而受损,然每次皆能在政府与地方共同协力之下顺利完成修复,这次因0121嘉义大埔地震再次造成聚落内多处建筑受损,但台南市政府团队必定会全力以赴,尽速推动灾后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