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牛了,中企官宣:固态电池技术取得突破,全球首款!

近日,有一则消息在国内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中国一家名为太蓝新能源的初创公司在电池技术领域取得吊打全球的突破。

太蓝新能源在4月初通过官方渠道宣布,他们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能量密度高达720Wh/kg的“车规级”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这一成绩简直让现有的所有电动汽车电池望尘莫及,太炸裂。要知道,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通常在120Wh/kg至260Wh/kg之间徘徊。

即使是最顶尖的蔚来汽车的半固态电池也只能达到360Wh/kg,而美国的公司专为高空“伪卫星”研发的电池勉强摸到了450Wh/kg的天花板。

但中国企业太蓝新能源凭借其独特的技术创新,硬生生地将这一数值翻倍,直接拔高到720Wh/kg的高度,这简直就是电池界的“火箭升空”。

据了解,太蓝新能源这家成立于2018年的年轻公司,由一批海归的锂电池研发专家团队创立,坐落在首都北京,并已获得多轮融资支持。

这一切并非纸上谈兵,太蓝新能源早有行动。从2019年开始在北京建立研发中心,专注于固态电池的研发,短短几年间,该公司已在重庆建成首条半固态锂电池0.2GWh的生产线。

并于2023年着手建设两条关于车规级的半固态动力电池生产线,总产能达到5GWh,同时还在安徽筹备7GWh的大规模生产线。

从技术范围来看,太蓝新能源在全固态锂电池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性突破,包括但不限于超薄致密复合氧化物固态电解质、高性能正负极材料以及一体化成型工艺等核心技术。

基于这些技术的整合运用,他们最终成功打造出这块刷新行业历史的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现有资料显示,太蓝新能源在解决固态电池的核心难题——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的界面阻抗问题上有独到之处。

例如,该企业通过研发“高性能氧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界面柔性层材料”和“电解质超薄膜制备技术+固态电解质和极片复合技术+界面柔化技术”这两项专利技术,有效地优化了固态电解质与电极的接触性能,从而极大地提升了离子的传输效率,直接拉动了电池整体性能和能量密度的跃升。

公开资料显示,事实上早在2023年8月,太蓝新能源的CEO李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研发的界面柔化技术巧妙地在固态接触面嵌入了一层凝胶态物质,从而成功破解了内阻难题。

当时他们的半固态电池就已经实现了350Wh/kg至400Wh/kg的能量密度,同时还具备了全周期平均4C快充和超过1000次的循环寿命。

按照太蓝新能源的技术路线图,他们的第一代半固态电池液态电解质含量控制在5%-10%,第二代则将液态电解质含量降至5%以下,能量密度提升至400Wh/kg-500Wh/kg。

而现在,他们声称的第三代全固态电池已不再包含任何液态电解质,并宣称即将在实验室下线,这一进程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所以通过以上信息来看,虽然这一突破性成就乍一听有些不可思议,但鉴于太蓝新能源先前的稳步进步和明确的技术路径,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保持期待,一起见证这场电池变革如何改变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

毕竟科技创新的子弹还在空中飞舞,惊喜往往就在下一秒。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记得分享,写下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