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2024总统大选多重要?《卫报》:定调未来美中关系
代表民进党、国民党、民众党参选台湾2024总统选举的候选人赖清德(左起)、侯友宜、柯文哲,去年12月30日在总统候选人辩论会现场彼此致意。(资料照/美联社)
台湾总统大选即将在本周六(13日)投票,全球上百家媒体已派员抵台观选。英国《卫报》驻中国大陆记者分析台湾选情指,这座岛屿虽小,总统大选结果对于世界局势影响深远,当选人将为未来数年美国与中国两大强权之间的关系定调。在选举进入倒数计时的最后一周,选民认为中国因素是最小的问题,经济发展才是多数选民心中的「重中之重」,将是新任总统最迫切的难题。
《卫报》资深驻中国大陆记者霍金斯(Amy Hawkins)8日专文汇整在2024全球大选年吸引国际目光的台湾总统大选,除了简要分析三党候选人,也提及主要议题在这场选举的份量。
中方在两岸关系持续发出「终将统一台湾」的讯息、甚至不排除武统,美方以战略模糊的姿态表达会在台湾受到中方武力侵犯时出力援台。台湾成了中美关系最大争点之一。对于台湾选民而言,3位候选人谁能维持台海和平固然重要,但中国因素以外的诸多问题也受到选民关注。这场选举的结果势必对于区域关系产生效应。
赖清德代表民进党角逐台湾下一任总统。(美联社)
执政的民进党认为,台海和平现状仰赖台湾在世界舞台获得更牢固的国际关系。中方批评为「麻烦制造者」的赖清德代表既有政权延续,但有分析家认为他在美国华府不若现任总统蔡英文受到欢迎,驻美代表萧美琴出线成为副手也就有迹可循。总统蔡英文助选时喊出「要有尊严的和平」,彰显抗中态度。
新北市长侯友宜代表国民党挑战2024总统大位。(路透)
代表国民党挑战大位的侯友宜出身警界,在新北市执政颇受欢迎,致力于拉拢年轻选票的国民党企图借由他基层出身的背景吸引更多选民,但侯友宜这种相对于国民党传统菁英挂帅的「平凡人」形象,也让有些人质疑他是否有能力领导台湾在中美角力之间取得微妙平衡。侯友宜主张与中方增加经济互动、展开对话以谋求两岸和平,因此难以摆脱亲中标签,他仍强调「票投民进党等于把所有人送上战场」。侯也抨击民进党过去8年执政并未改善人民生活,提出公托、年轻人购屋等社会政策政见。
柯文哲代表民众党参选总统。(路透)
代表民众党出马的台北市前市长柯文哲以外科医师背景打造「技术官僚」形象,试图以中间路线说服选民他才是可靠的安全牌,但他的政策主张与国民党接近。然而柯的医学背景发言并非无往不利,他去年10月以「前列腺癌治疗」比喻两岸关系时表示,摄护腺癌患者经过治疗可活10几年、「硬要挖除敌人可能死很快」,以此表达台湾人应学着与敌人共存,结果他饱受批评,就连台湾泌尿科医学会也不支持、郑重澄清「手术也是重要治疗方式之一」。
「战争与和平」多年来是台湾总统大选必论议题,但经济问题在这次大选更受重视。超过3分之1的台湾人认为,经济发展是下一任总统最迫切的议题,也是选民心目中最重要的议题,许多民众觉得物价太高,赖、侯都开出提高最低工资的竞选支票以吸引年轻选票。
实务层面而言,经济辩论难以摆脱政治问题。美国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亚洲计划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认为,经济议题的辩论最终无法脱离两岸关系层面。
台湾能源97%仰赖进口,2017年、2019年、2022年都曾发生大规模停电,能源安全广受选民关切。倘若中方出手封锁,台湾的天然气、煤炭、石油储备量只能维持200天,重启核能议题因而成为本次大选另一重大议题。
台湾大选结果将为2024全球地缘政治定下基调,不过,直到11月美国大选结果出炉之前,中美关系都不会太稳固,角力场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