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觀眾對「13號星期五」無感?殺人狂傑森踢到大鐵板

「13号星期五」在台湾票房反应不若美国。图/摘自imdb

喜欢看恐怖片的观众,一定都曾听过「13号星期五」或是片中杀人狂杰森的威名,虽然这系列电影已是恐怖片迷心目中的经典,对于1980年代初期的台湾多数观众,并不是非看不可的话题巨片,票房表现与在美国有天壤之别。

「13号星期五」描述在风光明媚的「水晶湖」度假营区,曾经发生过一件夏令营服务员忙着亲热、没注意到杀手已经逼近的惨案,多年之后又有一群青春男女到水晶湖游乐,正当他们尽情寻欢时,残忍的凶手又再出现,他们一个一个沦为刀下亡魂,到底凶手为何要将他们赶尽杀绝?美国青少年在夏季除了去野外营地度假,最常进行的休闲活动之一就是上戏院看电影,无怪乎「13号星期五」在民国69年初夏于全美上映,票房开出大红盘,片商赚进一大笔。然而当片子在同年11月下旬来到台湾上映,就是完全不同的情况了。

台湾观众不是不爱看恐怖片,只是在恐怖片的大范畴中,「鬼片」最能吸引多数观众买票捧场,「连续杀人」类型的号召力逊色一截。负责在台发行「13号星期五」的华纳影业,将此片和几年前卖座横扫全台的「大法师」相提并论,无奈反应有大段落差。

「立体杀手」标榜画面更逼真、刺激。图/摘自imdb

开心玩乐的青少年在「13号星期五」纷纷沦为恐怖杀手的受害者。图/摘自imdb

「13号星期五」的台湾报纸广告特别强调少男少女的凄惨死状,但这么重口味的宣传策略反而真的吓跑了一群胆小的观众。「13号星期五」筹拍之初,也没有被视为超级大片,主要演员都无一线巨星,唯一算是最有资历的要角当属扮演杰森母亲的贝茜帕玛,她曾在剧场界、电视圈都待过,接到「13号星期五」的剧本,她根本不觉得有多出色,若非当时正想换部新车、需要一笔钱,并没有考虑要接演,结果片子在美国轰动一时,也成为她毕生演出过最为人熟知的影片。

在众多死相惨烈的年轻演员之中,片子还没演到一半已先阵亡的凯文贝肯,成为唯一日后跃登一线大牌的代表。他在「13号星期五」戏份不重,角色却颇有代表性,因为这类影片一定要有人在激情时遭到毒手,凯文在片中就是这样的功能。「13号星期五」当然对他的影坛发展没有太大帮助,他却在几年后颇幸运地接演到卖座鼎盛的「浑身是劲」,就此一炮而红,其他人都没凯文这样的好运。

「立体杀手」也有美女淋浴的养眼桥段。图/摘自imdb

凯文贝肯是「13号星期五」中的年轻俊男美女唯一日后成名者。图/摘自imdb

对于台湾主流观众而言,「13号星期五」已不算特别有吸引力,上片之后不到一周,加拿大出品的恐怖佳片「冤魂夺魄」也来台上映,这片以低调、冷冽的手法来讲述一个灵异的故事,境界高妙,备受影评赞誉,挂帅的主角又是知名奥斯卡影帝乔治史考特,瓜分走不少「13号星期五」锁定的恐怖片客群。「13号星期五」在北市上映两周后下片,谈不上反应多突出。

虽然第一炮并没打响,第2集换了另一家美商在台分公司发行,台湾仍然安排上映,这一次的票房表现更差,未能扭转颓势。

此时3D立体效果被好莱坞片商视为吸引观众的一大噱头,前两集都只有2D版的「大白鲨」系列,传出第3集要拍成3D电影,「13号星期五」也跟进,北美卖座再创佳绩,台湾片商也还是引进上映,却从片名到宣传都刻意和前两集切割、不想被观众发现就是「13号星期五」的第3集,似乎前两集被视为包袱而无加持的效果。

翻摄自民国69年自立晚报

翻摄自民国72年自立晚报

民国72年的暑假第一档,被命名为「立体杀手」的「13号星期五第3集」在北市6家戏院盛大联映,广告标榜「小心杀手跑出银幕、冲向观众眼前」,感觉比一般的杀人狂影片还要刺激,成功吸引一大堆没看前两集的观众走进戏院,北市票房达到千万台币,比前两集都要热卖。不过「立体杀手」碰到的对手有「星际大战」系列的完结篇(当时谁也猜不到多年之后一堆续作和相关影片会冒出来)「绝地大反攻」,尽管「星战」片集在台湾票房一向远不如美国,「绝地大反攻」在台北市的卖座数字还是「立体杀手」一倍多,「立体杀手」并未抢下冠军。

「立体杀手」用「隐姓埋名」的方式创下「13号星期五」系列在台湾最出色的票房,片商却没有对这系列态度变热络,反倒从第4集开始就不在戏院推出,只有录影带发带而已,要到多年之后华商购得「最后黑色星期五」,引进来台上映,宝岛恐怖片迷才再有机会在大银幕上欣赏到杰森戴着面具、到处杀戮的身影。

(★「怀旧片」(电影时光机)专栏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