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平地百年增温1.6°C夏长冬短

台湾过去110年间,平地年均气温上升约摄氏1.6℃,极端气候发生频率持续增加,政府应同步强化因应能力,以缓解灾害冲击;图为台北市下起午后雷阵雨,行人措手不及。(赵双杰摄)

台湾愈来愈热、夏季愈来愈长!科技部、中研院等学研单位昨日发布我国气候变迁评析最新报告指出,过去110年间,台湾平地年均气温上升约摄氏1.6℃,夏季更增至120到150天。学者担忧,极端气候发威,海平面持续上升,台湾将损失更多土地,建议政府尽速打造相关基础建设,甚至迁移港口与电厂,避免暴潮巨浪冲击的风险。

科技部「台湾气候变迁推估资讯与调适知识平台计划(TCCIP)」联手中研院环境变迁研究中心、中央气象局以及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等单位,昨日发布《IPCC气候变迁第六次评估报告之科学重点摘录与台湾气候变迁评析更新报告》。

报告指出,台湾自1910年至2020年的110年间,平地年均气温上升约摄氏1.6℃,且近30、50年增温加速,在年总降雨量方面,1961到2020年间,少雨年发生次数比1960年前增加,本世纪初夏季长度增加到120至150天,近年来冬季更缩短至约20到40天。

报告认为,若全球达成2050年净零碳排目标,能有效遏阻气候长期变迁,并降低未来冲击。不过,短期内极端气候发生频率必然持续,台湾应同步持续强化因应调适能力,以缓解灾害冲击。

中研院地球科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汪中和表示,因应极端气候,我国第一个方向需与全球同步,在2050年达到碳中和的重大目标,确实做到节能减碳的环保任务。另由于温度增加,海平面持续上升,政府一定要做好准备,因应巨潮暴浪的冲击,迁移港口与电厂等基础设施,妥善安置沿海居民,相关市政建设必须尽早做好规画。

各地方县市也应有所规画,汪中和举例表示,道路铺面、空间土地都应以透水呼吸的材料铺设,朝向「海绵化」建设,如此在强降雨时,才能降低洪水冲击,而道路或都市建设下方可设小水库,以利干旱时也能储水,并能具备降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