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在大陆》刁威淇:将台湾教育理念融入大陆社区服务

2020年下半年,刁威淇参加位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西部扶贫项目,为当地学生留下一套特色课程。(作者提供)

年轻人需要的是舞台机会大陆正好给我们台湾年轻人这样的机会和发展空间。」从大学期间的实习开始,台湾青年刁威淇与大陆结下不解之缘。在大陆工作生活近3年,刁威淇在这里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大陆,也为自己寻到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教育院校毕业生,同时是比较早在大陆从事社区服务工作的台湾同胞,刁威淇认为,在教育理念方面,台湾有其先进和独到之处。因此他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台湾的特色教育理念与大陆的社区服务工作相结合,想方设法用共同的人文情怀将社区居民联系在一起,为社区「培」共同的文化之「根」。

与大陆的初次接触:得到了意想不到的锻炼

刁威淇生长于台湾,大学就读于台北教育大学。2015年,正在读大三的刁威淇获得了一份在湖南长沙实习的机会,于是他第一次来到大陆。刁威淇还记得,当时他对来到大陆时的感受。「刚下飞机时我很兴奋,大陆和台湾太不一样了。但第一个星期,我就哭着想要回家。」刁威淇说,正是因为大陆和台湾在气候、消费、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他打起了退堂鼓。后来在父母的说服下,他才坚持留了下来。「我爸说,既然已经到了大陆,就坚持一下,看看不一样的地方,多学习一下。」

实习项目只有短短2个月的时间,但这已经足以让刁威淇对大陆大大改观了。在出发时,刁威淇对这次实习的设想是,「待在一个班级里,每天带几个小朋友上课,这样度过两个月。」但令刁威淇没想到的是,这次实习让他得到了很多锻炼,也给了他更多去了解大陆的机会。

「第一个月,领导让我在公司4个部门学习,平均每个部门让我待一个礼拜。第二个月,领导就让我出差到青岛、西安,辅导当地的加盟机构落地开业,帮助他们备课、招生、培训员工。」在长沙这间连锁培训机构实习期间,刁威淇得到了个人的成长,他也感到很震惊。「我觉得大陆其实超级开放的,在做事情上面他很敢让人去做、去尝试。我从来没有想到过,作为一个小小的实习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能出差两次,还能参与这么多的工作。」

刚抵达大陆时的不习惯很快变成了不舍。在实习结束、离开大陆时,刁威淇暗自告诉自己,「以后我一定要回到大陆来,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回到这个舞台上来。」

这个心愿很快就有了回应。从台北教育大学毕业后,刁威淇在台北当了两年小学老师。2018年6月,刁威淇应聘到厦门海沧区任社区主任助理

开展「培根计划」,为社区少年「培」历史文化之「根」

「社区主任助理的工作相当丰富多彩。海沧区作为厦门重点建设的台商投资区,特别重视学习台湾社区治理的经验,包括垃圾分类、公益团体等台湾相对成熟的社区管理经验和做法,所以我在工作中,特别有价值感。」也通过这份工作,刁威淇直接与大陆居民互动,对大陆的治理模式有了更加深入和真实的了解。刁威淇坦言,作为台湾青年,这是他最宝贵的收获。

2019年,在大陆第一座以纪念开台王颜思齐主题的文化设施——海沧开台文化公园落成后,刁威淇担任公园解说员一职。400多年前,生于海沧青礁村的颜思齐率领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等众多闽南健儿,纵横台湾海峡,拓展海上贸易,驻扎屯垦定居台湾,实现台湾由蛮荒迈向文明的起步,因此被称为「开台王」。开台文化公园的落成,正是对先祖筚路蓝缕的艰辛开台文化的纪念,也成为两岸颜氏宗亲魂牵梦萦的祖地根脉

海沧开台文化公园落成后,刁威淇担任公园解说员一职,为来访旅客介绍开台文化。

在向参观者介绍这段历史的同时,刁威淇深刻地感受到两岸历史文化的同根同源。更让刁威淇有成就感的是,在担任开台文化公园解说员一职之余,他尝试利用自己的教育背景,在街道、社区、小学、家长的支持下开展「培根计划」。通过给社区里的孩子做导览培训,刁威淇将孩子们培训成了一个个小解说员。后来,这些孩子承担了许多公园的宣讲工作,还接待过不少两岸的重要领导。「孩子们通过了解这部分当地的历史文化,对脚下的土地产生了更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孩子们回到家里也会把这部分知识分享给家长,达到『小手拉大手』的效果。」刁威淇说。

为山区学生留下善于沟通的心

刁威淇在社区的工作性质较为灵活,除了在村居驻点的工作,他还可以参加部分专项工作。2020年下半年,刁威淇参加了位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积石山西部扶贫项目。在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的帮助下,他和一同参加项目的伙伴为积石山县铺川乡阳山小学的小学生们送去了营养午餐、直饮水,更为孩子们留下了特色课程、爱心超市、梦田计划等新理念

学校扶贫过程中,刁威淇发现,学校很多学生的家长都在外地打工,这部分学生大都由祖辈隔代教养,平时很少有机会跟父母沟通。「作为台胞,我都可以通过微信和台湾的家人有联系,为什么这些小朋友没有办法做到这个事情?」于是,刁威淇尝试给学生搭建设备,让他们得以和家长联系。但在电话接通后,刁威淇却看到了让他意想不到的一幕。「电话的那一头要么是工作很忙、没有空,要么就是见面之后不知道说什么。」因为这一情况的发生,刁威淇在扶贫期间帮助学校设计了一系列课程,用以培训学生更好地和他人沟通、表达自我。「课程分不同的年龄段,让孩子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希望他们通过这样的一套具备互动性的课程,能够懂得爱、帮助别人跟表达自我。」刁威淇说。

对于能够参与扶贫项目,刁威淇感到荣幸。「扶贫让我看到更不一样的大陆,也是因为在这段时间对接了很多企业、资源,让我知道我们能做的更多。」刁威淇说,在梦田计划中,学校师生想打造一块校园农场,结合学校的德育目标,希望能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令刁威淇印象深刻的是,这个农场「说盖就盖」,在多方力量的帮助下,农场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搭建工作并投入使用。刁威淇说,在大陆常有这样相似的感受。「最近厦门在提倡不要使用塑料吸管,然后很快的,麦当劳、星巴克肯德基等所有能想像需要使用吸管的地方,全部的塑料吸管都变成了纸吸管。从这样的小事足以看出大陆做事的力度和魄力。」

以增进两岸青年交流己任

「现在看来当年决定来大陆发展,很正确」,刁威淇直言,在台湾的朋友闻知他在大陆的发展状况,也托他帮忙找寻来大陆发展的机会。「就像我爸说的,年轻人需要的是舞台、机会。大陆正好给我们台湾年轻人这样的机会和发展空间,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台湾年轻人有意愿来了解、认识大陆,进而来大陆就业或创业。」

「『打工人』,『打工魂』,接下来我会继续好好地把工给打好。在『打好工』的基础之上,在我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会去多跟相关单位有所交流,从事两岸青年交流的工作。」从事两岸青年交流,已成为刁威淇的使命。刁威淇认为,因为只有更多的台湾青年认识到两岸和平发展,才能创造两岸人民共同的福祉。同时只有透过更多的交流与了解,才有办法让两岸青年互相理解与认识。「我觉得,目前两岸青年交流很充分了。下一步,要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让台湾青年愿意留下来。我觉得可以在开展交流活动时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交流,如乡村振兴论坛、人文学论坛等主题交流活动,让台湾青年在交流中更好地融入当地青年。」

姚慧苹/深圳《晶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