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沿近海渔获40年内减半 水试所放流高经济鱼苗抢救
农委会水产试验所成功培育出黑䱛(图)、密点少棘胡椒鲷、星鸡鱼等高经济鱼种,并于14日在小琉球海域放流2万3500尾鱼苗,盼借此促进渔业永续利用与发展。(谢佳潾摄)
农委会水产试验所成功培育出黑䱛、密点少棘胡椒鲷(图)、星鸡鱼等高经济鱼种,并于14日在小琉球海域放流2万3500尾鱼苗,盼借此促进渔业永续利用与发展。(谢佳潾摄)
农委会水产试验所成功培育出黑䱛、密点少棘胡椒鲷、星鸡鱼(图)等高经济鱼种,并于14日在小琉球海域放流2万3500尾鱼苗,盼借此促进渔业永续利用与发展。(谢佳潾摄)
农委会水产试验所成功培育出黑䱛、密点少棘胡椒鲷、星鸡鱼等高经济鱼种,并于14日在小琉球海域放流2万3500尾鱼苗,盼借此促进渔业永续利用与发展。(谢佳潾摄)
近40年来,台湾沿近海渔业资源从30多万公吨减至剩15至18公吨,农委会水产试验所有鉴于此,积极展开资源增裕计划,成功培育出黑䱛、密点少棘胡椒鲷、星鸡鱼等高经济鱼种,并于14日在小琉球海域放流2万3500尾鱼苗,盼借此促进渔业永续利用与发展。
农委会副主委陈添寿指出,据统计,1970至1980年代,台湾沿近海的渔业资源量有30多万公吨,但现在只剩下15至18公吨,约减少一半,但这不是渔民无节制滥捕捞所致,而是因为全球人口数都在增加,目前平均每年都增加8000万至1亿的人口数,所需的资源也相对增加,为此,资源增裕计划显得相当重要。
水产试验所长张锦宜指出,近年确实愈来愈多渔民反映在沿近海很难抓到高经济鱼种,为此,2年前沿近海资源研究中心、东港生技研究中心及海水繁养殖研究中心组成跨领域研究团队,盼借由人工繁殖、鱼苗培育等技术,解决沿近海渔业资源量下滑的窘境。
张锦宜说,这次的增裕计划有别以往,主要对象是黑䱛、密点少棘胡椒鲷、星鸡鱼等高经济鱼种,而渔民起初听到水试所要人工繁殖黑䱛时都不太相信,因为黑䱛是生活在200公尺深的海底,连要活鱼上钩都很难,何况是人工繁殖,但水试所成功了。
张锦宜介绍道,黑䱛(Atrobucca nibe),俗名黑口、黑加网,最大体长可达45公分,因捕获活鱼不易,所以新鲜又品相良好的大型个体,在东港及小琉球每公斤可卖近千元,据统计,1970至1990年间,全国渔获量约3000至4000公吨,但2000年后则低于500吨,所幸水试所去年完成人工繁殖及培育出全球首例鱼苗,今年更育成超过2000尾5至7公分的大型鱼苗,能在小琉球附近海域扩大放流效益。
而密点少棘胡椒鲷(Diagramma pictum)俗名加志,张锦宜说,它栖息于沿岸礁石区,幼鱼出现于海藻床,分布于台湾南、北部及澎湖与小琉球,为重要的经济性食用鱼、游钓及观赏鱼种,鱼价约每公斤约300至400元间,水试所首度完成建立野生鱼只培育成种鱼、并在人工环境产卵的技术,未来可稳定生产鱼苗做为增裕资源所用。
至于星鸡鱼(Pomadasys kaakan),俗名石鲈,张锦宜说,它栖息于台湾西部与北部砂泥底质的沿岸及河口,水试所掌握该鱼种的生殖期及产卵体型,今年成功培育出鱼苗,根据水试所培育经验,培育约10个月即可达上市体型,即约500至600克,鱼价每公斤达150至350元。
小琉球海域放流黑䱛2寸苗约2000尾、密点少棘胡椒鲷1寸苗约1500尾及星鸡鱼1寸苗约2万尾,期待资源回归海域后能生生不息,促进渔业永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