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所22日首批碳權交易 4大公股金控有意搶頭香

财政部辖下4大公股金控均着手评估「抢头香」买进碳权,以中和掉用电、商务旅行等产生的碳排。图为高雄大林蒲石化工业区。联合报系资料照片/记者刘学圣摄影

台湾碳权交易所预计12月22日启动首批碳权交易,挹注企业往净零目标迈进,财政部辖下4大公股金控均着手评估「抢头香」买进碳权,以中和掉用电、商务旅行等产生的碳排。

台湾碳权交易所今年8月正式揭牌,预计12月22日启动碳权交易,首批挂牌碳权来自于亚洲、非洲与南美洲等7国,依据规划,每吨二氧化碳当量订价落在约5美元至15美元,初期仅限国内法人购买。

碳交所规划,每天交易时间为上午9时至下午3时30分止;买方以本国法人为限;企业买进碳权后,不能再把碳权放在碳交所平台转售,使用上则端视业者各自用途以及供应链要求进行安排,未设定「有效期限」。

随碳交所将启动首批碳权交易,兆丰金控、合库金控、第一金控与华南金控,都已磨刀霍霍评估买进。

公股金控高层指出,公司每年都会设定减碳目标,今年随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解封,子公司业务成长下,商务差旅频率增加不少,因此距离达成目标仍有一段缺口,公司规划以此为基础,评估届时要买进多少碳权,以中和掉碳排。

另一名公股金控高层表示,虽然金融业者本身排碳量不高,但仍有能源利用等间接排放需要「碳中和」,加上金融机构作为支持全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也要跟着趋势走,响应净零目标,因此「我们第一批(碳权交易)就有意愿」。

碳交所指出,依气候变迁因应法规范,国外碳权确实有机会抵充碳费,但须待相关子法订定,以及政策明确规范;不过,以目前的状态而论,首批在碳交所挂牌国外碳权,尚不能抵充国内课征碳费,也不能直接抵充欧盟依「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课征碳关税;国内企业购买首批国外碳权的好处就是做「碳中和」。

碳交所说明,企业减碳期盼达到净零的目标,但减碳之后还未达标的部分,可购买碳权抵充,在排碳、减碳或购买国外碳权「正负抵消」后,达到「碳中和」。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