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启龙回忆:在天龙山军事根据地

谭启龙回忆:在天龙山军事根据地

在天龙山军事根据地

1929年1月,贺成祖的哥哥贺曙光带领暴动队员,把贺家书院(祠堂)里的挨户团搞掉了,缴了几条枪,转到天龙山军事根据地,我同他一起到了天龙山,从此离开横岭界姐夫家参加革命工作。

天龙山军事根据地,位于水新北乡边境,北连武功山,西临小江山,东至龙峰,南临龙田、里田、台岭、黄岗、花溪、象形等大村庄。

天龙山军事根据地最早形成于1927年冬天,当时北乡共产党干部刘一奇、贺曙光、曾静池、颜勇、马铭、贺可展等同志在天龙山麓发展党组织,建立暴动队,打击土豪劣绅。1928年5月,水新西北临时特别区委(后改为西北特别区委)成立,刘一奇任区委书记;贺曙光任西北特区赤卫队长,刘家贤任赤卫队党代表。1929年初,湘赣边界的九陇山、井冈山等军事根据地先后被敌人攻破,唯独天龙山军事根据地成为湘赣边界一面始终不倒的红旗。赤卫队以天龙山为依托,四西出击打击敌人。中共西北特委也随着武装队伍到处发展组织。

我刚到天龙山时,在西北特委书记刘一奇那里当通讯员,替他送信。刘一奇同志后来在1931年病逝了.我们在天龙山住在茶坑村,我曾经到禾山、洋查、道口、源头等地送过信。为了对付敌人的严密封锁,我们的同志还创造了一种“递步哨”的送讯方式,即事先定好路线、交接点和交接人员,一村一哨,传递速度很快。起了很大作用。

我当通讯员的同时,还担任共青团西北特委委员。团西北特委书记是贺可展,他关心我,帮助我,教我识字学文化,是个很好的同志。我在他那里不但努力学习如何开展工作,还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文化知识,参加识字班,完成每天认字3到5个的任务。贺可展同志还拿《中国青年》杂志给我看,在这本杂志里看到了蒋光慈的小说《少年飘泊者)。书中描写佃农的儿子汪中,在父母被地主逼死之后,到处流浪,受尽社会的欺凌,度过了一个充满泪水的童年,后来参加了大革命运动。它歌颂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为当时苦闷仿徨的青年指明了出路。当时,尽管我团圈吞枣地读完它,不能完全理解它的含意,但它的内容使我激动不已。因为书中孤儿的处境太像我了,我也经历过与他相似的童年。读了这篇作品,使我更加热爱党,增强了自己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