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仅部分订单可用微信支付,巨头“拆墙”为何如此缓慢?
互联网巨头的互联互通仍在缓慢进行中。
近日,有多名网友发现部分淘宝订单可直接跳转至微信支付进行付款。淘宝客服对此表示,微信支付功能还在逐步开放中,目前仅针对部分用户开放,且仅支持购买部分商品时可选择。
“功能现在是在测试中,后续我们会逐步全部进行覆盖,这个时间不会太长。”有淘宝客服这样对媒体解释道。但该客服没有给出具体的时间范围。
截至发稿,淘宝天猫方面暂无其他官方回应。
据界面新闻了解,这项功能并非首次推出,早在今年1月,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就已经有用户发现该功能的更新。
而在去年10月,淘宝也曾推出“微信扫码支付”,即在订单提交界面,用户需要通过淘宝给出的二维码进行微信支付,具体操作时用户要先截图保存微信付款码,然后再打开微信扫一扫完成支付。若使用“微信找朋友帮我付”,则是将支付链接发送给微信好友支付。
再往前追溯,2021年微信中可以直接打开淘宝链接,而不需要再复制“淘口令”。
上述动作都被视为双方生态互联互通的重要进步。对于用户和行业来说,互联互通不只巨头间业务的相互渗透,也更有利于增强用户体验与行业发展。用户可以多一个支付渠道的选择权,也能在微信生态更方便地打开电商购物,商家则有机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此前,阿里巴巴与腾讯之间已经相互“屏蔽”了十余年之久,双方早已筑起了一道“看不见”的高墙,各成派系,将对方的业务隔在高墙之外。2013年起微信就无法打开淘宝链接,只能采用“淘口令”、“复制链接”等方式“曲线进入”。
直到中国互联网反垄断的风暴到来,工信部要求各平台解除屏蔽、“互联互通”,双方才逐步开始探索向对方开放相关业务。
但“开放”背后实则暗流涌动。由于涉及到数据等关键因素,微信支付有机会触及被阿里视为命脉的电商场景,阿里也有望受益于微信生态的庞大流量入口。
不管哪种开放,都有可能搅动现有的市场格局,提升各自的商业化想象空间。也因此,双方开放的动作慎之又慎,处于缓慢试探状态。
2021年9月,阿里旗下饿了么、优酷、大麦、书旗等应用均已接入微信支付,其他业务如盒马APP也在申请接入微信支付。
去年6月,淘宝天猫的广告开始“打入”朋友圈,9月阿里妈妈和腾讯广告官宣合作,双方将广告的开放范围从朋友圈扩展到了视频号和小程序场景。
2024年初,阿里旗下二手交易平台闲鱼官方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并支持微信支付。
互联互通技术本身并不难,最难的是双方需要考虑开放的程度以及涉及到的业务细节。
以阿里妈妈投放腾讯广告的合作为例,界面新闻了解到,双方仅在补贴算法上就耗费数月时间,其中不仅牵扯到双方数据,还涉及财务、法务、税务等多个部门。联邦学习(一种机器学习框架)更是耗费一年多时间,之前媒体和平台电商不可交互,现在阿里和腾讯都把各自的用户群体特征提出来,在数据合规的前提下,做到各自建模,并互相学习特征。
时至今日,外部竞争环境愈发复杂,阿里需要应对拼多多、京东、抖音、快手等新老竞争对手崛起的电商战事,而腾讯的广告、游戏、云服务等业务也亟需找到新的增长动力。两大互联网巨头之间的矛盾看上去弱化了不少,合作也多了一分主动拥抱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