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麦琳,理解麦琳,同情麦琳,不成为麦琳
被“围剿”的麦琳,令人窒息
《再见爱人》正在热播。
节目播到现在,流量已经完全转移到了素人麦琳身上。
杨子内心痛哭:
我设计这么多博眼球桥段,努力终究还是敌不过天赋……
最新一期中,麦琳凭借“熏鸡事件”,再次成为了全网众矢之的。
在经费只剩三百多的情况下,她非要买两只烧鸡,一共花了140块。
此外,还买了6块的咖啡,36块的奶皮子,以及一大包薯片。
这导致葛夕留几手当导游的第一天,基本上就把钱都花光了,只剩下34块。
黄圣依只想买一瓶6块的山楂汁,最后忍住了,没买。
更过分的是——
花那么多钱买了两只烧鸡,口口声声说要留给大家明天做早餐,可转头半夜却全被她当宵夜吃光了。
此举一出,很多观众已经气得乳腺痛了。
这次的“熏鸡”事件,还成功带火了“主角”熏鸡。
在网购平台,已经有大量商家打出了“同款”字样。
很多网友都表示,现在就买来尝下看究竟是有多么美味!
据相关企业负责人表示,原来一天可能卖几十、几百只熏鸡,现在每天已经能卖上千只了。
有人已经将麦琳称为「先天综艺圣体」,在网上掀起了「麦学」研究风潮。
她也被比作祥林嫂、守财奴葛朗台,成为大众解读和投射的对象。
有律师事务所组织了60名离婚律师,齐看麦琳的片段,当做典型案例来讨论研究。
还有新疆网友因为名字里有“麦”,已经在朋友圈公告,以后不要叫她“麦麦”了。
显然,麦琳和“麦学”的走红,已不仅仅局限于她个人。
而是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反映出了亲密关系中普遍存在的难题。
在全网一片谩骂声中,我在夹缝里看到了这样一条客观的评论:
“她的痛苦是真实的,觉得全世界都是自己的敌人。”
引用一句宋丹丹曾说过的话,我觉得非常适合形容麦琳:
“人强烈的自卑,会使你莫名其妙的变得非常无礼。”
她像极了电视剧中的绝望主妇:外表光鲜,却背负着巨大的婚姻压力;
生活看似稳定,却在细枝末节中透着不安和挣扎。
既可恨,又可怜。
而她表现出来的一切,其实都有迹可循。
我们讨厌麦琳,批判麦琳,不想遇到这样的人,更不想成为这样的人。
但是,我们在她身上是不是也看到了某些时刻自己的影子?
太拧巴的关系,往往活得很累
麦琳最受人诟病的地方,就是她情绪很不稳定,又显得十分拧巴。
她住着上千万的房子,可又处处表现出十分节俭的一面。
退掉女儿喜欢的汉服,用装修的油漆桶当垃圾桶,简直是“没苦硬吃的典范”。
她强烈渴望关注,但又总是不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
她想收到礼物,但价格低廉的不喜欢,李行亮曾送给她身体乳、护手霜,她都不满意;
对方还曾扮玩偶制造惊喜,她却只觉得“就还好”。
她称,这些礼物都没能真正触动自己。
于是,二人经常陷入“她不要,我不买,我不买,她不高兴,我买,她又不要”的怪圈。
在一旁的张泉灵为了解开他们的心结,便问她:
究竟希望收到什么样的礼物。
她回答:“有个包包会让我有面子一点。”
但话锋一转她又改口称:
“直接讲出来有点没面子,我也不是真的想要那个包。”
连张泉灵都尬住了,不知道该说什么。
在后来的直播中,做记者多年的她更是直言,麦琳是第一个把她思维弄乱的人:
“我也没弄明白她到底想要什么。”
“拿麦琳没办法,遇到了职业生涯的挑战。”
其次,麦琳又表现出了超强的PUA控制欲。
家里的财政大权都由她掌握,任何物品的采买都必须要经过她同意;
李行亮明明表示不想吃水果,她却坚持让他吃完;
丈夫稍有不配合,她立刻上升到“不在乎自己”。
就连想要李行亮带一杯咖啡,说的话都是:
“我配拥有一杯咖啡吗?”
对于麦琳的拧巴,黄执忠的点评一针见血。
“我必须是要在众多情感当中,成为债权人。”
通过麦琳在节目中的种种表现,我们终于读懂了这句话的真谛。
既渴望关注,又无法清晰表达需求;
既想得到爱,却总觉得对方不够用心;
既愿意为家庭付出一切,却也忍不住对生活感到失落与不满。
所以,她只能以过度付出和道德高度的方式,想要深度绑定李行亮。
但好的健康的爱情,真的能通过感恩戴德、内疚感来实现吗?
婚姻中最大的悲哀,是失去自我
至于麦琳为何会如此拧巴,其实一切早就有迹可循。
2009年麦琳与李行亮相识,那时麦琳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而李行亮还没有入行,只是在酒店兼职唱歌,收入也微薄。
后来,李行亮决定去参加快乐男声,麦琳便一直在他身后坚定支持他。
大到赚钱补贴家用,小到做饭家务,都是麦琳在负责。
而李行亮,则一心扑在自己的音乐事业上。
麦琳极少在自己身上花钱,但给李行亮花钱时,她从不手软:
音乐设备,要买最好的,因为这是“吃饭的家伙”;
参加活动,得穿好衣服,因为“做这行见人一定要体面”。
李行亮自己也在节目里说:
“冷的时候,她脚上连一双保暖的棉鞋都没有。”
翻到麦琳一条2012年的微博,不由感慨:
如果不是真爱,谁又会甘愿从十指不沾阳春水,学会做这么一大桌菜呢。
如今一晃15年过去了,麦琳陪着李行亮北漂,结婚生子,走到现在。
她倾其所有,付出了全部。
在节目中,麦琳给自己的人生排序:
李行亮>孩子>父母>自己。
在麦琳的世界里,李行亮就是生活的一切。
她将“自我”彻底搁置,把世界全部封闭,一切都围着李行亮转。
这才是导致她现状的重要原因。
她的拧巴、愚昧、疯癫甚至恶意,是她没有长久且系统性做过事情,也无法明确且自知地洞见自我。
就像刘爽说的:
“因为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你(李行亮)和孩子身上了。
她的生活没有其他出口,所以只能和你唠叨。”
而节目中还有个片段,又深深刺痛了我。
李行亮想让麦琳独立,想让她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热爱的事。
可当画师问到,如果麦琳将自己的比重调整到50%,孩子占30%,老公占20%,能接受吗?
李行亮却立刻脱口而出:
“那这样也不好啊。”
有一句话说得好:
婚姻中有一方失衡,另一方绝对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无辜。
看吧,在李行亮心里,他依然需要自己占据妻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
这何尝不是丈夫们的一种隐蔽的自私。
而张泉灵作出的点评相当精准:
“如果麦琳是一个更加独立的女性,李行亮未必会高兴。”
好好爱自己,就是教别人如何爱你
节目已经播了一小半,我最认同的是观察室嘉宾的一致建议:
“麦琳需要找个班上。”
当然,上班只是表面,更迫切的是,她需要解决“自我”问题。
在过往的婚姻生活中,她把自己的幸福全部寄托在丈夫身上。
她把自己定义为“贤妻良母”,干着“自我感动”的活。
这完全是传统性别角色的自我定位。
而当一个人把全部的精力和赌注放在他人身上时,其结果必然会导致:
另一方情感需求的压力、个人价值感的丧失、不切实际的期望、情感上的不安全感等问题。
正如弗洛伊德在《爱的艺术》中说:
“一个人应该首先学会爱自己,发展自己的个性和能力,然后才能更好地爱他人,并在关系中保持健康的相互依赖。”
这次节目带来的审判和辱骂,对麦琳来说,或许也是好事。
不管如何,她都能够以此为契机,认识到自身的问题,重拾个人价值,并转向更大世界、更深维度,去成长自己。
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让婚姻走向健康的关键一步。
对于我们观众来说——
《再见爱人4》与其说是一场真人秀,倒不如说是一场亲密关系案例。
我们讨论麦琳,是希望从她的案例中,探索亲密关系的本质,为可能面临的困惑做出抉择。
而如果你也在麦琳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么不妨先努力迈出一小步:
学一个新爱好、约一次朋友、找一份工作......
多试试,别害怕,要勇敢。
希望你无论何时都要记得:
“好好爱自己,就是教别人如何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