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大湳滞洪池斥12.75亿 郑文灿视察完工 预计6月启用

行政院副院长郑文灿(左一)14日与桃园市政府联合完工视察「大树林滞洪池」及「大湳滞洪池」。(姜霏摄)

桃园市大树林滞洪池及大湳滞洪池于今年初顺利完工,预计于6月举办启用典礼,行政院副院长郑文灿14日前去视察,该二滞洪池为东门溪整体治理方案之一,将借由系统性整治工程,有效改善东门溪流域桃园区后站至树仁三街、龟山工业区一带淹水情形,提升全流域保护标准。

郑文灿表示,前瞻计划在立法院审议时,他被拜托以地方政府的身份为水利工程的预算说明其必要性,也在前瞻计划中,呼吁桃园市水务局争取更多经费,虽然因为疫情又想将工程完成得更细致,完工日期有稍延后,但视察完的结果令人满意。

水务局指出,东门溪流域于2014年以前,桃园市府完成18件主流拓宽加高治水工程,经费约8.4亿元,但因河道沿线治理用地取得不易的困境,治理方向转移至滞洪、分洪、截流等综合治理策略,先以减少都市计划区外的暴雨量进入易淹水地区,借由截流工程从上游分散洪峰流量,中上游则采滞洪以减少下游排水干线的负担,以彻底改善淹水问题。

水务局表示,大湳滞洪池工程总经费约为12.75亿元,包含用地征收费8.9亿元,其中由行政院国土管理署前瞻基础建设计划补助4.91亿元、市府自筹3.99亿元,滞洪池工程经费3.13亿元,由行政院国土管理署前瞻基础建设计划补助1.83亿元、市府自筹1.3亿元及滞洪池管理中心0.72亿。

水务局指出,大湳滞洪池属国家级重要湿地,常时蓄水维持湿地生态多样性,其公园绿地及环池步道,配合池面波光粼粼提供景观游憩使用,于5月至11月汛期来时调整滞洪池水位作为防灾减洪设施,该二滞洪池皆已完工并预计今年6月启用,公园化的滞洪空间提供桃园区大树林地区及八德区大湳地区优质的多功能防灾公园,成为结合防灾、休闲、景观之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