鵜鶘攻守變陣收奇效 布克缺席太陽如何因應?

鹈鹕第二战在攻守都做了出色改变,两大主力英格伦和麦凯伦修正进攻发动区域就收到极大成效。 美联社

纽奥良鹈鹕于首轮第2战,惊喜击败联盟龙头凤凰城太阳,诚然外界焦点多在布克(Devin Booker)的第三节伤退,认为主队因此吞败,但综观比赛内容,更应该多给客队一些掌声,特别是主帅格林(Willie Green)做了很好的球员激励与变阵计划,即便布克打完全场,胜负都是未定之天。

本战两队最大的差距,在于球员的即场表现。鹈鹕打出将士用命的亮眼反弹,当对手三分命中率达到56.7%,实难被击败。

本场比赛纽奥良更有多达5人得分上双,英格伦(Brandon Ingram)37分、麦凯伦(C.J. McCollum)23分、琼斯(Herbert Jones)14分、南斯(Larry Nance Jr.)13分、瓦蓝邱纳斯(Jonas Valanciunas)10分;格林总教练并且还大胆让3位菜鸟新秀都进入轮替,都有不俗表现。

墨菲(Trey Murphy III)在防守端赢得英格伦赞许,还外挂3颗三分;以偷球闯出名号的落选秀艾尔瓦拉多(Jose Alvarado)也投进关键三分。二轮新秀琼斯(Herbert Jones)更已以坚实的防守站稳先发,系列赛两场球队正负值最高的各种组合当中,两大主将外出现次数最多的就是他,此亦三分外线亦有贡献。

除此之外,本战关键时刻上场球员中,仅英格伦一位上季是鹈鹕球员,其他全是新来乍到,如今却能在季后赛客场扳倒第一种子,对一位菜鸟教头来说,格林的季后赛首演,着实值得嘉奖。

但还不仅如此,除开两队此战手感与专注度的落差外,格林在战术层面上的变阵也颇有一手,尤其在进攻面,主要面向有二:

(1)提速:太阳在首战展现于高位中路堆叠与收缩防守的高强度,第2战鹈鹕尝试应对的第一道改变就是「提速」,打更多的早攻、快攻反击以及速度战,以避免跟对手坚强防守硬颇硬。

相对于首战,鹈鹕6秒内进攻回合仅占全体攻势的10.5%,第2战大幅攀升至21.4%,就是最好佐证,其中最让太阳吃大亏的正是攻守转换与快攻,第三节海斯(Jaxson Hayes)多次的快攻更是反超关键,双方快攻从前一战悬殊的2比15,到这场以16比9逆转,实属不易。太阳主帅威廉斯(Monty Williams)赛后也声称,这是他带太阳以来防快攻最糟的一场。

鹈鹕在如何提速上也下了许多细腻功夫,快攻之外,频繁早攻也便于创造错位,以发挥球队有一大票活动力强高大锋线的尺寸优势,明明太阳整体身材已经不错,但面对鹈鹕优势锋线,艾顿(Deandre Ayton)与麦基(Deandre Ayton)的回防速度显慢,保罗(Chris Paul)则容易成为被打点的对象。

半场方面,鹈鹕则是比首战更强调无论持球或空手切入,总之快速启动攻势&抓住空档就果断投射,赶在对方防守夹击前就冲刺;另外如上半场常见手递手快速交叉掩护,以及下半场常见的前锋居中接应强弱边快速转传,也都是有助于提速兼且更好抓住错位与空档的战术调整。

(2)进攻区域的变招:鹈鹕在首战吃足了走中路被紧密轮转协防的高位苦头,此战因此大幅度改变己身进攻的发动区域,明显减少中路强攻,转而改采更多底线发动或者从45度往底线方向突破的攻势,其中又以面对篮框右侧底线的攻势增幅最多,这是因为此役改采大量让英格伦在此接球的策略。

如此一来,英格伦一般只需要留意来自两个方向的防守,而非闯中路时的四面楚歌,包夹不上来他多所选择直接背框单打,包夹上来他也能以身高视野分球(本场9助攻),加上前述锋线二传,正是鹈鹕得破太阳强悍防守、队友能有大量外线空档的关键。

此战鹈鹕外线空档比例大增近15%,Catch & Shoot比例同样大涨快15%,下半场命中率更高达68%,尤其反映在上一战仅3次底角三分出手,第二战却是光进球就有6颗的出手点差异。

除了英格伦,大幅改动进攻区域的还有麦凯伦。相较首战频繁杀进高位中距离地带,本战他更多的是Call挡拆后打对手换防,以及绕掩护慢一拍或不外扑禁区蹲坑的直接三分急停跳投。麦凯伦这场比赛的两分球表现依旧不佳,但三分球10投6中,也让上役在布里吉斯(Mikal Bridges)防守下9投0中的他,此战能讨回颜面5投4中攻下13分。

锐意调整两大主攻手的进攻路线,且皆确实获得高效回报,进而让全队多点开花,可说是第二战鹈鹕最精彩的变阵回击!

相较于进攻,鹈鹕在防守端虽然亦有做出回应,只是上半场在布克太过耀眼的无双大秀下,显得黯然无光,不过在下半场,我们还是看到了成绩。

除了精神面的武装:卡位、对位更加凶悍专注之外,鹈鹕主要还要求外围防守者更积极地挤过挡拆,以保护主择护框、速度较慢的瓦蓝邱纳斯,从而改写被太阳中距离不断轰炸的首战命运。

在鹈鹕坐拥一票体能身材皆不俗的锋线下,这个调整逐渐取得效果,尤其在第三节还加上了对无球布克橡皮糖盯人的针对,结果就是我们看到的,保罗大量于第三节接手投射被对位三分,太阳全队攻势且越投越偏外,团队命中率因此不佳被反超。

布克伤退后局面更加雪上加霜,少了这位菁英射手拉开空间,鹈鹕可以把防守重心更聚焦于保罗挡拆,进而逼迫艾顿得频繁到三分线上帮忙掩护,但此举更中对手下怀,鹈鹕便于巩固篮板,复落入太阳流于远程强投→内线无力争板→鹈鹕抢板发动快攻→回防第一线通常不是慢的艾顿就是矮的保罗,这般恶性循环,也成了第四节被拉开的重伤害。

面对主场率先被破,以及鹈鹕于第二战的漂亮变阵,第三战轮到轮到太阳得有所回应,遗憾的是布克预计伤停2至3周,接下来的整个系列赛都必须在缺少头号得分手情况下对战。虽然外界仍普遍看好太阳,诚如布里吉斯所说,无论有没有布克都会做好准备,整季太阳3大主力本也有轮流伤缺经验,在没有布克的比赛,太阳仍有8胜6败超过5成胜率的表现。

防守端,下一战太阳需要优先思考,如何缓下对方的脚步,以及如何应对鹈鹕变招后的高效进攻(英格伦的底线与单打,麦凯伦的三分急停)。除了更专注与提高对抗性,以及更警惕于回防之外,防守布阵与策略还能如何调整?

进攻端则要重拾纪律性,并且让艾顿得到更多球权;这两者息息相关,第2战第三节即使布克被严防随后伤缺,都改变不了上半场狂砍31分的布克,伤退前7分多钟只出手一次,几乎都在折返跑的事实,以及即使布克伤退,球队第3把交椅艾顿整个下半场也只有3次出手的窘境。

这些除了攸关战术布局,或多或少也可能会牵动到阵容调整。太阳的侧翼组包括克雷格(Torrey Craig)与克劳德(Jae Crowder)都被英格伦打爆,先发克劳德且首场4投0中,第二战11投2中,场上简直被放投四打五;另一边,太阳已连续两场篮板大败,禁区得分并于第二场几乎被追平,主因在于艾顿与麦基外,凤凰城的前场身材逊于对手,只要中锋被拉出来,篮下几乎就是对手天下。

基于上述两点,是否启用毕永柏上双塔(但可能会造成进攻空间问题),或者改以身材较高大的前锋强森,看看能否于兼顾抢板与防守英格伦收到更好效果(至少投射近况比克劳德好),都是国外有在讨论的变阵可能。

除此之外,人员的使用方式也有修正空间,既然克雷格与克劳德对上英格伦都很惨,布里吉斯则在麦凯伦改以三分急停后效果下滑,是否有交换防守者可能,让两位侧翼老将去防后卫,太阳首席大锁则改对位宛如真.‧小杜兰特的火热前锋。

进攻方面,则务求提高艾顿的进攻参与度,第2战下半场艾顿出手少不只是因为少接球,更在于他被当作当上三分线掩护的工具人,反观鹈鹕开心内缩,艾顿当然甚难有适合接球出手的空档。进入第3战必须想办法让他站位或挡拆发动更靠禁区,把上三分线挡人任务交给其他锋线;尤其在布克伤退后,更需要保留保罗关键时刻的体力,威廉斯教练务必得想办法让艾顿乃至布里吉斯做出更多进攻贡献,否则再度翻船也并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