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美育进中考,评价重心在“过程”

来源:中国教育报刊社

作者史万浩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音体美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家、专业运动员画家,而是让他们在音乐、美术学科的学习中接受熏陶,提升艺术素养,在体育锻炼中强身健体,提升其身体素质,从而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为依据的考核评价模式,唯分数论英雄,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用统一的评价标准衡量所有学生,“一把尺子量到底”, 既不科学,也不公平,很容易将考试评价引向“高分者昌,低分者亡”的泥潭,可能会迫使学生将相关科目的学习由校内校外延伸,“主动”延长学时

因此,体育美育中考,必须跳出“唯分数”的思维窠臼淡化弱化结论性评价结果的地位和作用,将评价重心前移,由强调结果转为强调过程

其一,要尊重学生的起点差异。维护教育公平,首先要承认并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客观差异,特别是与个人身体素质、先天禀赋直接相关的基础差异。为此,要通过科学测评,获取学生个人发展的起点数据,学校教育应以此为基础,确立培养目标并帮助学生确定个人发展目标,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二,要量身定做并不断修订发展目标。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做低、中、高段发展目标,既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也是提高教学实效、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手段。目标预设,既要尊重学生的学科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因素,又要充分考虑学习态度、努力程度等非智力因素,促进全体学生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价值所在。

其三,要突出定性评价,强调过程努力。要强化过程努力的评价导向充分肯定学生参与学科学习活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课时(学时)出勤情况课堂学习讨论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及学科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提高情况等为主要指标,对学生学习过程作出客观评价,据此给予其定性而非定量的综合评价结论。

其四,要合理运用体育美育中考成绩。中考是指挥棒,更是撬动学校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的体制机制杠杆。体育美育进中考,绕不开对音体美学科知识、能力的评价,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考试评价的最终结论只能“精准”体现在中考分数上,这可能会造成新的不公平。

体育美育成绩只有“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才能既普遍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养,又不过度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既利于部分天赋异禀的学生音体美特长的培养,又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造成新的不公平、不合理,维护所有学生的基本权益

体育美育进中考,评价重心应由“终点”转向“过程”,引导学生更重视过程,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