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县城正科级以上退休后大都“消失了”

对于许多人来说,体制内的工作相对稳定、福利优厚,在晋升机制的影响下,许多正科级以上人员,虽然工资不高,却看起来很有钱。

对于生活压力较小的县城来说,能进入体制内,仍然是个铁饭碗。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有趣的现象:县城里这些体制内人员,在退休后似乎都“消失”在大家的视野中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人情往来越来越淡

在体制内工作的常态往往是这样的:上级布置工作,下级众多工作人员奔走、请示。

这些级别带来的隐性权利优势,让正科级及以上人员,在无形中增加了不少人情往来的应酬。

退休之前的几年,他们往往会退居“二线”,工作完成交接后,就逐渐被同事淡忘了。

当别人忙碌在工作岗位上时,自己在单位无事可做,似乎已经成了透明人。

当失去实权之后,之前点头哈腰的下属,也成了点头之交。原本开会时坐在主席台上的位置,也被替代。

不在其位,人走茶凉。

因此,县城的这些正科及以上级别人员退休后,很大程度上不是主动消失了,而是被人们忽视了、遗忘了。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往往是通过互动、交流愈加深厚。

脱离了岗位之后,不像以往,办公室内的闲聊,下班后相约一起吃顿饭,聊聊天的机会越来越少,他们自然逐渐消失在工作圈子里。

这种被动的消失,也体现出体制内工作的繁忙,权利的重要。

退休后,他们看透了那些靠权利维系起来的虚情假意,甚至主动避免人情往来带来的尴尬。

二、社交圈子越来越小

在体制内竞争激烈,许多干部退休后会忽然觉得空虚、难以适应。地位的下降、工资的降低,需要及时调整心态来进行适应。

但与此同时,也不需要再担心会犯错误,不用再看领导眼色,更不用发愁形式主义了。

身份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更大的自由。

退休后少了同事这么大的一个朋友圈,圈子也完成了从工作到生活的转变。不仅如此,退休后对社交的需求也减少了许多。

在职时,迫于无奈要建立人际关系网,以求更多的资源与空间。

退休后,对于拓展人脉圈的需求明显降低。他们明白,退休后的重心在生活,而不再是工作。

退休后,人们更关注朋友的质量而非数量。

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培养相关联的兴趣爱好,让退休后的生活更精彩。

三、兴趣爱好越来越多

退休后,他们有了更多的时间投入自己喜欢的事业当中。

学习一种乐器,用乐曲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参与社区的合唱团,交往志同道合的朋友。

静下心来练习书法、绘画,有这方面爱好的人,在退休后会把更多时间花在家中。

临帖、绘画有时需要连续几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

参观美术馆、艺术馆,观看演出、画展。他们退休后出入的场所,往往是在职时没有时间和精力参观的。

甚至会有写作爱好的退休人员,在家里用大量时间阅读、写作,试图用笔触书写前半生,畅想后半生。

所以很大程度上,他们不是消失了,而是花更多时间在家中,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上。

淡出视野的另外一部分原因,便是时长出入的范围、场所有差异。在那些休闲场所,仍然能看到曾经那些在工作中努力的身影。

四、生活品质越来越高

退休后,他们更多的把时间花在提升生活质量和满足精神需求上。

培养兴趣爱好、参加适宜的社交活动、学习新技能,都是他们适应退休生活的方式。

退休后的他们更加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建立起了科学的锻炼计划。

在退休后,他们走进山里、水边、森林中,去到那些天然氧吧之中,不仅更好享受着退休生活,还达到了增健养生的效果。

甚至于退休后,他们过起了归隐田园的生活。

在纯净质朴的乡村环境之中,在房前屋后栽花、种菜,每天的日子过得闲适自然。

自古就有官员年龄一大,主动请辞、让贤,告老还乡,归隐田园。我们熟知的陶渊明、路由,甚至影视剧中看到的刘墉等人都曾退休还乡。

许多体制内的干部,退休后便效仿古人,过起了归隐田园、栽花种田的悠闲日子。

在离开了刚强度的工作压力之后,身心在旷野之中得到彻底放松。

他们不是消失了,而是去到了那些更亲近自然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是处于忙碌工作中的人群,鲜少有时间踏足的地方。

五、还可能是出国了

由于一些公职单位的特殊规定,在位期间不允许出境。

因此在退休后他们终于有机会、也有时间去到更多更远的地方,用脚步去丈量世界。

许多退休干部在退休后,几人甚至几十人结伴,欧洲、澳洲甚至非洲,都是他们的目的地。

与年轻人特种兵似的旅游不同,他们愿意花更多时间去体味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终于可以脱离政治视角的看世界。

就像退休前曾是医生的玄军老先生,今年已经87岁,他在退休后游历了超过55个国家和地区。

他虽然不是我们要说的人群,但是体制内的人也会像玄军老先生一样去看看世界。

玄军老先生的家中,摆满了他在世界各地拍的照片。

在刚退休时,他就组织了30人的欧洲旅行团,他担任团长,安排所有人的食宿与行程。

那一路上,他始终激情饱满,朋友们也都很开心。

后来,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不少朋友渐渐退出了这个周游世界的旅行团,玄军老人也渐渐没有了担任团长的精力,但他从未停止旅行的脚步。

他带着妻子,从最初的到一个地方就找导游,到后来下了飞机直接让出租车司机当向导,不仅阅历丰富了、视野开阔了、沟通能力也变强了。

退休后的他们,不仅仅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悲秋感怀,更多的是用自己方式,继续热爱着生活,拓展着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在各个旅游景点,都经常见到“夕阳红”旅行团的身影,他们三五成群,去到那些曾经想去,却没有时间和机会去到的地方。

退休后的他们从来就没有消失,他们去到了更多、更远、更美好的目的地,让原本被工作填满的生活,更加多彩而有意义。

六、亲人陪伴越来越密

目前体制内退休年龄在60岁左右,那个年纪的退休人员,大部分孩子都已经成家立业,而他们在退休后也到了当爷爷奶奶的年纪。

年轻时,奋斗在工作岗位上,为了晋升、完成任务拼命加班。

在孩子的作文里,他们是很少见面的家人,每天孩子刚睡醒,他们已经去上班了,加班回来后,孩子早已入睡。

到了一定的年龄,他们闲聊的话题也往往围绕着孩子:孩子在哪里上学,学习成绩怎么样?取得过那些奖项,未来有怎样的规划?

他们在年轻时,虽然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孩子,却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

在工作纪律还没有这么严格的年代,孩子金榜题名后大摆升学宴,恨不得让所有同事都知道自己的孩子有了本事。

供职于体制内的他们,深知说在小县城的发展前景,当孩子们在大城市出人头地后,往往期待着孩子能留在大城市发展。

从孩子的幼年时期起,就与孩子们聚少离多的父母们,在退休后,终于有了大把和孩子相处的时间。

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在退休后便卖掉了小县城内的房产,带着积蓄去往孩子所在的城市。

那些地方,也是他们向往已久的第二故乡。

消失于小县城的退休干部,甚至在大城市发光发热,重新开辟了新事业,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有意义。

还有一部分体制内干部,在退休后,做起了专职“保姆”,年过六十的爷爷奶奶们,在退休后纷纷担起了看孙辈的重任。

广场上、公园里、游乐场,随处可见满头白发的老人,牵着蹒跚学步的孩童。

曾经在自己孩子身上缺失的陪伴,如今更加不遗余力的倾注在了孙辈身上。

体制如今也像一堵围墙,墙外的人想进去,墙内的人想退休。

每个人对生活的追求不同,在小县城里,太多的人也要安稳的工作,平凡的生活,可进入体制内后一成不变的工作模式,很容易消磨人的斗志。

穷极一生换来的级别、权利在退休那一刻,都将烟消云散,真正能留存下来的,是内心的坚持、对自由的向往。

我们的生活不该被工作填满,做生活的主人,便不会将退休看作是解脱。

工作过程中,也要学着培养兴趣爱好,让自己的社交圈趋于纯净,在工作之余去到更多更远的地方,洗涤心灵,释放工作中的种种压力。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更要看到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