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怒人怨了,美国小费已经到了新高度!30%小费人家都不想理你!

不得不说,美国纽约的小费已经来到了令人(美国人)抓狂的地步了!

先来看看纽约的一张小费单子:

30%小费——一般般——翻译成“呵呵”!

40%小费——还行吧——翻译成“哦”!

50%小费——好——翻译成“收到了”!

100%小费——谢谢——翻译成“谢谢您呐”!

看到了吗?

你小费给少了,人家店员不但不想理你,还转头扔了一个大大的“鄙视”给你!但是你还不能委屈,因为你要是跟店员杠上了,你猜他会不会在你的餐点里加一点特别的“料”呢?

所以,小费你得跪着求人家店员收下,嗯,没错,这个解释一点也不过分,人家本地人描述的那才叫绝——“不给 20% 的小费会让你看起来像个法西斯分子”。

这玩意都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政治问题了!

近来,美国的小费文化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争议,尤其是在纽约等大城市,小费的期望值已达令人瞠目结舌的高度。

传统意义上,小费的出现是为了奖励优质服务,表达对服务人员辛勤工作的尊重。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小费逐渐从自愿行为演变为一种强制性社会习惯。近年来,一些商家更是将小费视为补贴员工工资的工具,导致顾客承担了越来越多的成本负担。

尤其在疫情后,数字支付的普及让小费请求无处不在。

从餐厅到咖啡店,从自动贩卖机到共享服务,几乎所有涉及人力或技术服务的场所都设置了小费选项。更令人诧异的是,这些选项的默认比例往往高得令人咋舌。例如开头提到的,在纽约一家餐厅的支付界面上,最低小费比例为30%,依次递增到40%、50%甚至100%。即便是最基本的30%,也会被标注为“一般般”,似乎不值得服务员们表达“感谢”。

bon appétit上有一篇文章很有意思:现在越来越多人在抵制小费文化了。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服务员羞辱小费支付者的事,在美国很是常见。

据美国媒体2019年8月23日报道,美国新泽西州一名议员公开羞辱了一名男子,因为他只给女服务员留下了74美分的小费。后来,这名只付74美分小费的男子,打算考虑采取法律行动,起诉这个网暴自己的参议员。[捂脸]

以纽约为例,一顿95美元的餐食,如果选择30%的小费,需支付28.5美元,这相当于一顿快餐的价格。然而,这样的付出在商家眼中却只能得到“嗯嗯”的评价。如果顾客想要更高的评价,则需要支付更高比例的小费。这种做法被网友调侃为“绑架式消费”:你不给足小费,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这种现象的背后,是美国服务行业薪资结构的畸形。

在许多州,服务员的基本工资低于法定最低工资,而小费则被视为主要收入来源。商家通过小费文化,将本应承担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形成了一种不平等的隐形税收。

说白了,商家从员工的工资里克扣工资,以此鼓励员工向顾客通过小费的形式来“剥削”。

既然服务质量无法决定小费金额,那么小费存在的意义何在?

这可能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色”吧,咱也理解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