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濕冷茄科作物爆發「晚疫病」 台南區農改場提醒農友注意

马铃薯晚疫病病征。记者周宗祯/翻摄

寒流来袭、近来湿冷天气造成番茄、马铃薯等茄科作物最怕的晚疫病发生,发病后迅速蔓延。台南区农业改良场吁请产地农友注意田间管理与防治工作,以免病害造成严重损失。

龙改场植物保护研究人员蔡小涵指出,晚疫病菌最喜欢20°以下低温高湿天气,病害在田间的蔓延极为快速,初期病征为叶背呈现水浸状斑点。

湿冷天气持续时,病斑会迅速扩大、中心褐化,病斑上布满白色似发霉粉状物,是传播来源,可藉风或雨水喷溅传播,严重时全株焦枯死亡,应积极控制病害的发生与蔓延。

研究人员林国词表示,晚疫病防治方法首先要做好田间管理,保持良好通风环境,避免茎叶过于茂密。还未发病时可以中性化亚磷酸进行叶面喷施,诱导健康植株对病原菌产生抗病力,使用方法为叶面喷施800至1000倍稀释液,每周施用1次,连续3次。

除参考作物晚疫病或疫病登记药剂,防治时应注意均匀喷施药液于叶片两面。而田间清除残枝落叶落果的卫生工作更不可少,降低田间病原菌密度是防治病害成功的关键。

防治药剂请参考「植物保护资讯系统」(https://otserv2.tactri.gov.tw/ppm/)。用药时应依标示使用,并严格遵守安全采收期,农友若有用药等相关问题可与该场植物保护研究室联络。电话06-5912959。

晚疫病菌在番茄茎、叶上造成黑褐色病斑。记者周宗祯/翻摄

马铃薯晚疫病病征。记者周宗祯/翻摄

晚疫病菌在番茄茎、叶上造成黑褐色病斑。记者周宗祯/翻摄